-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眩晕病临床路径
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2014年)
一、基本情况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共852例,平均住院日12.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外治法(穴位贴敷)。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中药饮片使用率94.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96.1%,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449例(94.2%),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852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89例(3.8%),耳针治疗564例(38.5%),针刺43例(3.2%),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456例(73.1%),内科基础治疗852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成药、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穴位贴敷和耳针治疗,而及针刺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
1.该病患者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急重症中应用普遍;
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针刺治疗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较少应用针刺治疗;
3.穴位贴敷及耳针因操作简便、作用较针刺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4.方案中推荐的平衡针、腹针及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评价
852例患者中,症状改善798例(95.1%),体征改善631例(59.6%),理化指标改善320例(38.4%);临床好转831例(98.1%),无变化13例(1.9%)。
(二)疗效分析
1.改善症状:眩晕症状减轻749例,持续时间缩短42例,发作次数减少47例。
2.改善相关体征:收缩压下降40-60mmHg548例,舒张压下降20-40 mmHg429例,同时下降589例。
3.改善预后:较长期辨证使用中药,可预防复发,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三、优化方案:
(一)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2.患者病情适合,并且自愿接受本路径治疗。
(二)标准住院日为≤9天。
(三)进入路径标准(参考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在我科实施情况,考虑部分患者病情较复杂,已不适应进入本路径,特给予优化)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若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颅脑肿瘤、颅脑外伤、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癫痫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 综合治疗的统一性尽快落实。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以针灸治疗为基础,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减少治疗方法差异。保证治疗方法的提升,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的特色方法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5.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引进新的治疗方法,初步计划引入磁疗,由专家亲自示范指导临床医师学习操作,并在科室内推广试行。
6.引进中药足浴治疗。通过制定科室足浴协定处方,应用于患者,以全息理论为指导,中药泡脚舒筋通络,刺激足底相关反射区的同时引火下行,实现眩晕症状的改善。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捕歼战斗中地排教案设计.doc VIP
- 深圳希莱恒电解质说明书.doc VIP
- 开展体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 VIP
- 学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VIP
- 双眼视异常分析临床处理2020.pptx VIP
- 排捕歼战斗连贯演练.docx VIP
- Illustrator教程Illustrator绘图技巧Illustrator经典实例Illustrator网格工具绘制逼真花瓣.pdf VIP
- 民企混改公司合作协议书10篇.docx VIP
- 如何免费申请QQ号申请qq号方法.docx VIP
- Illustrator进阶技巧.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