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
THE RED LINE FOR PROTCTING ECOLOGY
—划出实践生态文明的信用线
The line that help establish credit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摘要:生态红线继生态文明后的又一综合性概念,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安全线”。
The red line for protecting ec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concept follow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other Red line follow Red line of the eighteen hundred million mus of cultivated land, which can represent the security of our nation.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的延伸与补充。
The red line for protecting ecology is the extension and supple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关键词:生态红线 生态文明 安全战略 贵州
The red line for protecting ecolog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ursue Security
Guizhou province
生态红线——划出实践生态文明的信用线
生态红线继生态文明后的又一综合性概念,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安全线”。它充分展露出我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生存空间的坚定决心,也反映了我国构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底线的迫切性。2011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曾提出“划定生态红线”的任务。之后,在2013年3月环保部召开的“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进行了划定生态红线的总体部署。今年2月1日环保部称该部引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该技术指南是我国第一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文件,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技术指导性文件,这个文件是我国实现在2014年内完成划定“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推动力量。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一条国家安全战略“红线”,它具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首先,生态保护红线的产生得益于维护国家或区域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绝不能孤立地看待这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设定了我们力所能及去保护生态环境的界限,也是当前不得不去对划定范围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其次,生态保护红线是根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划定的。这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依据自然的规律、生态的平衡和环境的发展。其实,我国现在的生态环境并不如人所愿,有专家和学者通过实地调查测量,总结出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窘境主要有气浊、水污、林疏、草稀、地荒、种危、“肾虚”和冰融。这简单的几个字只是浅显地把我国面临生态危机总结下来,然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满目疮痍、不堪入目是不可被描绘的,它的情状只能被事实和数据揭露。接着,将对划定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区域实施特殊的保护。这些保护主要集中在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三大区。从国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任务下达以来,各省各地开始积极划定各项生态保护线的划定工作,在划定工作逐步开展的同时,工作人员深深感慨生态红线既已划定,更要守得住。这充分表明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刻不容缓。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的延伸与补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将突出生态治理、消解生态危机、防范生态恶化作为治理目标。这与生态文明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恰好吻合。生态文明是人类历经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创立的崭新文明,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的结果。[1]生态文明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早有萌生,先是远古时代的祖先对动物、自然现象的图腾崇拜,到“天人合一”的思想阐发,又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生不息。中国自古而今,先哲们都重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从20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生态的变化和环境的转变,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摆在其它问题的前面,亟待去解决。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污染了、经济好了再治理的路子在生态急剧恶化、环境遭受重创的现在已经无法通行。有数据表示2003年时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6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生态足迹2.23公顷,我国人均生态容量为0.8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生态容量的1.78公顷。生态文明是21世纪急需继续发扬的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而我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是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实用到保护自然生态的措施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