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39张).pptVIP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39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39张).ppt

戏曲为什么又称为梨园?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与发展: 元杂剧和昆曲 1、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2.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2)特点: 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3)代表作: 汤显祖的《牡丹亭》 (4)意义: 发展为全国剧种; 对众多剧种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百戏之祖” 汤显祖和《牡丹亭》 * 京剧之美 第10课 11111111111111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秀山高级中学 邱 伟 什么是戏曲?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思考】 中国戏曲的源头在哪里?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大傩之舞 傩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两字组成。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傩”字的另外写法 傩戏:从“酬神”到“娱人”的变迁 人们一直相信“傩仪”具有驱鬼酬神、消灾避难的神力。如今傩师作为傩仪的传承者,其社会地位不仅取决于他能否人们心理带来平安,更取决于他能否带给人们现实的快乐和欢娱。庄重、严肃的傩祭仪式被轻松、愉快的傩戏所取代,使古老的傩祭发生了从“酬神”到“娱人”的重要变迁。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相异? 相同?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起源:原始时代,辟邪消灾的傩戏 特点:服饰绚丽、载歌载舞 2.先秦汉唐的表演艺术 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 ——更多的戏曲因素 唐代:歌舞戏 ——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叙事性、戏剧冲突 ——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请问:图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材料一:南戏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而得名,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材料二:瓦中多有货药、买卦、饮食、纸画、全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低暮。 思考:1、南戏形成的原因? 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 市民阶层壮大; ⑶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 2、特点: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3、意义:我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 蒙古人 色目人(中亚) “汉人” (中国北方人) “南人” (中国南方人) 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丐 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个等级。四个等级的划分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十级。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观察:元朝的娱乐场所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戏班11个人物集体亮相的场面,生、旦、净、末、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