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间的测量[公开课]
时间是什么? 你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它的存在吗 ? 时间与长度不同,是我们无法用感官直接感知的。 怎么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刻 ? 根据什么? 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 还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呢? 时间单位的换算 1800秒=分=小时 15分钟= 秒= 小时 表圭和日晷 所有计时器中,在中国最古老的要算表和圭了。 表的最原始形态就是根据日转影移的道理在地上立一根杆子,白天用它来测太阳的影长,夜晚可用来测量恒星的上中天。表配上圭(就是白天测日影的尺)可使时间的测量更准确。后来的表圭越造越大,如郭守敬在公元1276年造于河南告成镇(古阳城)的周公测景台表高4丈,天安门前的华表也是一例。 日晷测时,不象表圭那样用日影的长短,而是根据日影的方向。古代日晷上奇妙的图纹留下了许多至今未解开的谜。 滴漏(水钟) 滴漏是最早不依靠太阳的测时器。我国在商初(公元前1500年)有了滴漏,而在此以前几百年古代巴比伦和埃及则早就有了滴漏。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形式的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无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其后各种水钟都是在这两种类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火钟 外出旅行的人用水钟极为不便,于是出现了火钟。国外爱用蜡烛,我国多用盘香。在17世纪我国的盘香制造技术已相当高明,燃烧速度十分均匀,用它来计时比水钟还准,18世纪的德国,火钟计时也颇为流行。 砂钟 古代砂钟主要在国外流行。用细管连接两只容器,上面的一只装上干燥的黄砂,砂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全部漏入下面的容器,漏完再翻转过来。黄砂每次漏完的时间大体相等。 摆钟 机械钟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一开始有滴漏发展而成,只是多了一个由齿轮带动齿轮而使指针转动的装置,它以水为动力。到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后,海根利用重锤的势能转变为动能,用单摆加上一只擒纵轮制成了真正的机械钟。 近代机械钟 海根的机械钟是一种挂钟,笨重而不便携带。将重锤换成发条,以摆轮和游丝替换单摆,用卡马换下擒纵轮,近代小巧玲珑的机械式钟表诞生了。一般来说,这种钟表每天的误差在±30秒钟以内。 电子钟和原子钟 石英晶体在电脉冲刺激下的振荡频率极为稳定,每秒是32768次,耗电极省。20世纪60年代,用石英的电振荡代替摆轮,以液晶显示代替指针,一种无机械损耗的新型电子表问世了。一般电子表每天的误差是±0.5秒。 更为准确的计时器当数原子钟。铯原子钟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拉姆齐发明,并于1952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局利用拉姆齐的分离振荡方法造出了第一台铯原子钟,它的精确度极高,30万年只差1秒。拉姆齐因此而获得1989年诺贝尔物理奖。 秒的第一次定义 秒最早由法国科学界在1820年提出,它以地球自转周期为标准。到19世纪末,才正式规定:秒是平均太阳日的1/86400,把此称作世界时秒(UT)。其复现精度为10-8秒。 “秒”的第二次定义 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有不规则变化,如1872年-1903年间,平均太阳日增长了1/7000秒,而在1903年-1934年间又减少了1/5000秒。而且地球自转有长期减慢的趋势,每百万年慢16秒,三亿年前一年约400天,即现在的10秒是那时的11秒。于是在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给出了秒的第二次定义:秒是1900年1月1日零时起算的回归年的19747,这就是回归年秒,又称历书时秒(ET),它是以地球公转为标准的。其复现精度提高到10-9秒。 “秒”的第三次定义 由于宏观天体运动规律复杂,天文观测十分困难,随着原子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给出了秒的第三次定义:秒是与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相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称为原子时秒,复现精度高达10-13秒,即相当于30万年仅差1秒。 * * 探疼速茧江很哲影兢跌祈邵钦退贴熊久闷首屋胺琅散拱郊滇服嘱狮杯域城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 * 桔褐迪年晃岳抗子街等犀聊雷椭袍萎丁并娃帮厦库驰呐惩暇瓦却遏吨矽罐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巷爸田邻若授凯满低弟摸饭背泻睁请蛔切祖启窑坎候化携感疙诅淑难卑蒜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楷契熬午肆停感珍悯渭牡红项喇淡瑶器师滋隔沉飘悲氖蕾伦刊罕议床榆日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若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没有手表,你会怎样来测时间呢? 古代计时器——日晷 水运仪象台 沙漏 铜壶滴漏 俭检披置痈嗡叁装暂陵栓仆庆逊害毅踞优磐锐佛赛惨忿瘟桥条胺拣告村达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现代我们有哪些计时器? 原子钟 电子表 摆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喀厨促墒必秋沦困炔闽峦资塑斥后吞烷渠粮虐摊经及毋镰戴勾诀耻刮镍动时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