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同情和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皆掩泣”比“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了他们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声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年长色衰:寂寞冷落。 第三曲 凄凉、悲伤 却坐、促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皆掩泣 无尽的感伤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 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点评: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你能明白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吗?? ? ?①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 ?②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 ?③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 ? ④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 ? ⑤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同病相怜伤迁谪 诗人多次写到自己被琵琶女的弹奏深深感染,请找出并体会作者到底从琵琶女的弹奏中感悟到了什么。 一闻琵琶:“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加重离情; ——情相 二闻琵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加重悲情;——情相通 三闻琵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加重谪情。——情相融 明景赏乐: 三处秋月的用意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冷落寂寞的心境。江水宁静地映着团团月色,给人以孤寂的感觉。以江月勾勒环境,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环境——三处秋月: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间接描写,以听众的感受来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 ,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如醉如痴。 “秋月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琵琶曲终,乐声已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四周万籁俱寂,江心倒映一轮明月。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继续感受夜色中弥漫的音乐气氛。一片静谧、萧瑟的秋景,烘托了听众悲凉寂寞的心境,这是“以景衬情”的典范。 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夜深人静、独守空船,只有凄清的明月和寒冷的江水作伴。一个“寒”字充分描写出琵琶女的孤独寂寞和感伤情怀,情景交融。 讨论: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读诗明旨: 《琵琶行》的主旨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主题 诗歌表现了对流落江湖的琵琶女的深挚同情,抒发作者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和失意之感,传达了天涯沦落之慨. 思考有争议的问题——关于《琵琶行》主旨的不同理解。 1.认为这首诗倾诉着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怨愤,诗人与琵琶女之所以能结为知己,就是因为他们相互从对方的身世中看到了各自的不幸,而诗人又领悟到了双方不幸的真正原因。 2.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揭露,琵琶女的身世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践踏、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作者与之产生共鸣的基础,而作者自己的身世的注入,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3.认为这首诗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有力控诉,但也反映了作者的软弱性,在诗中,作者同情琵琶女,又自伤迁谪,基调低沉,伤感味较重,流露了患得患失的思想。 4.认为琵琶女不值得同情,作者宣扬的是宿命论思想,首先,诗中看不出琵琶女有“被压迫”过、“被侮辱”过、“被损害”过的地方,并无值得同情之处,这个形象不过是作者借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第9课 《阿房宫赋》课件2.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第7课 陈情表 课件.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第7课《项脊轩志》课件1.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第2课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1.doc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第5课 雷雨(节选) 教案.doc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10课《屈原列传》课件(63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2课 夏本纪 教案1.doc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2课 夏本纪 教案2.doc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3课 鲁周公世家 教案1.doc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6课 高祖本纪 课件.ppt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2 第7课《李凭箜篌引》 课件(44张).ppt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2 第8课 箱子岩 课件(14张).ppt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2 第8课 箱子岩 课件(27张).ppt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2 第9课 跑警报 课件(17张).ppt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10课 论修身 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10课《论修身》 课件(36张).ppt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11课《论民本》 课件(34张).ppt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12课《神游物外》 课件(47张).ppt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7课 春末闲谈 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7课《春末闲谈》 课件(34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