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治理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微治理调查.doc

中国微治理调查   在受访政务大V眼中,做好互联网与政府服务的“+”法,并非“开个微信”、“做个微博”如此简单,其过程离不开几张突围门卡――领导重视、为民办事和说人话   10月21日清晨, 7名 “小编”围坐在北京市公安局会议室,等待日复一日的编前会。   编前会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当天@平安北京发布的内容。内容大多与当天的热点有关,又或多或少涉及公安部门的职责。11月7日早上8:30发布的一条消息是:   “双十一就要来了,大家准备好‘剁手’了吗?蜀黍提醒大家,在剁手血拼买买买的同时千万要小心,别一不小心就掉入了‘网购陷阱’。@平安洛阳蜀黍总结了一份双十一网购指南,愿大家吃土就好,可别吃了土又吃亏~”   作为北京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北京自2011年8月份注册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从只考虑自身需求的单向发布,变为兼顾网友需求的双向发布。   这也是中国很多政务“双微(微博、微信)”的演进路径。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政务双微从最初的懵懂、自我,慢慢变得成熟。但与此同时,仍然有大量的政务“僵尸号”充斥其中。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此举被解读为国务院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又一次强力推进。分析认为,国务院如此大力度推动政务“触网”,除了互联网的发展给政府服务带来的压力外,也与各地政府在此方面发展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有关。 初不识微   2010至2012年,大批政务号新手上路,有些号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大V。   谈及微政务的早期经历,不少政务机构称过去仅将微博视为“宣传口”,此后又一度为迎合受众。而受访的政务官员,无一不提到了亲历的几场“微博地震”。   2011年3月,“南京梧桐树事件”在网上发酵,《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邱毅等知名人士在微博跟进,令事件迅速升温。 “不少媒体,包括北京的记者要采访这一事件,这刺激了南京市委宣传部的相关领导,领导发现这么一个‘小东西’上,竟然有成千上万条评论。”   南京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南京发布执行主编黄伟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一场风波过后,南京市一位分管官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决定入驻新浪。“当时不少声音出于对舆论风波的担忧,表示‘别弄了,风险太大了’。”   时年4月11日,@南京发布正式上线。最初由1名政府人员兼职,而实现专职运营是在2012年。“为破除过去政府呆板的话语体系印象,我们一开始倾向于用小清新的方式,与网民搞好关系。”   黄伟清称,早期国内的政务微博野蛮生长,在零经验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摸索。而最终的体会是,新媒体确实不需要太多“策划”,而是在互动中了解网民需求,用服务心态跟着大家一起玩。   “刚开通微博那会儿,恨不得把一条通稿拆成几段发,一个稿能发十条。” @平安北京负责人赵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初他们组建了6人团队专职运营微博,但当时将微博视为宣传沟通的渠道,内容也停留在发布警方动态。   除去政务机构最初对微政务不适应外,一些大V个人注册新浪微博时认证的职务标签,也使他们在网络舆论场屡屡碰壁,有的批评来自外界,也有的来自内部。   对@甘肃刘维忠来说,2011年和2012年是“微博地震”的两年。作为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后来是该省卫计委主任),他为推广中医微博问诊、猪蹄食疗和真气疗法,先后被称为“中医厅长”“猪蹄厅长”和“任督二脉厅长”。刘维忠坦言,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任督二脉”事件。   以“任督二脉厅长”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风波虽已过4年,至今仍可搜出71万条消息。2012年5月23日,甘肃省卫生厅发布《甘肃省医务人员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在武山矿泉疗养院成功举办》的新闻,其中“41名学员打通任督二脉”等字句招致网络质疑。当日下午,刘维忠回应网友称:“任督二脉是中医名词,打通任督二脉为让气血更顺畅,并非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绝学。”   随后一篇《甘肃中医教授谈打通任督二脉:重病可不药而愈》的新闻,进一步引发媒体批判,并上升到对中医的质疑。时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任督二脉之争的背后》,说任督二脉之争,实际是中医和西医对话上的“频率错位”。   对当时网友群起而攻之,刘维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他过去太想呈现出中医药好的一面,因此在进行健康指导时,在微博上通常讲该配方的好处,招致一些声音批判他“一味讲好话”。他坦言,过去他的话语表述的确存在问题。自微博风波之后,他便学会“先说副作用,再说好处”的小窍门,此后抨击声便少了很多。   微博风波后,不少政务人员及机构选择关评或成为僵尸号,但对刘维忠来说,工作仍要继续。“甘肃中医药工作刚起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