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自考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自考毕业论文经济学自考毕业论文

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1、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作为老工业基地与能源大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山西作为一个内陆高原省份,受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存在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对外联系程度低,产业结构低级化、区域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山西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统筹区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省际之间以及省内各区域之间协调互动发展机制是提升山西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各区域整体水平低,缺乏发展潜力 2000年来,山西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数区域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行业结构趋同,并呈现出浓厚的能源原材料工业色彩。近年来,除太原市产业结构大有改变,第三产业增长势头较快外,大同、阳泉、晋城、朔州市仍属于资源主导型区域,呈现出资源禀赋拉动经济的低增长模式。长治、临汾、晋中、运城市则是各产业齐头并进,但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差,经济增长缺乏潜力。忻州、吕梁市则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环境脆弱,致使区内集聚了山西近半数的国家级贫困县,因此该区域是山西经济发展中反贫困的重中之重 [1]。 2.2、产业结构低级化,产业布局不合理 2.2.1、基础性产业地位不牢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受力控制的成分大,作业方式原始,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改变,产业素质低下;运输和邮电通讯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对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和事业发展缓慢,很难形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人才支撑。 2.2.2、城镇职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趋同且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加工深度不够是导致山西产品的附加值低。山西的大中城市多数为工矿业城市,城市经济主要依托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及粗加工,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除山西南部的运城、河津、垣曲、永济、侯马等地以有色金属工业和轻纺工业为主外,全省形成了六大能源工业基地,从北向南依次为大同——朔州动力煤生产基地、忻州——原平煤化工业基地、太原重工业综合基地、阳泉无烟煤生产基地、临汾——霍州煤电工业基地、长治——晋城能源综合工业基地。这种趋同的城市经济之间既不能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在城市内部产业之间的联系作用也很差,耗水多、污染严重的产业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还严重影响其它产业发展前景,尤其是制约旅游业、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趋同的城市产业结构使全省经济产生“共振”现象,经济波动加大。20世纪90年代末期,煤价低、煤炭销售困难,全省经济总体下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煤炭需求增加,煤价上升,所有煤炭产业又重整旗鼓,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我们不能不问,资源型城市的道路到底能走多远?城市职能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的替代与升级是山西无法回避的现实。 2.3、思想保守,观念滞后。计划经济意识根深蒂固,缺乏市场意识。人们对市场的重视和开拓不够,资源要素以政府推动的非市场经济模式运行为主,导致市场化程度低,外向度差。“十五”期间,山西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位次由24位上升到19位,但资源仍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影响了经济的整体运作效率[2]。另一方面,品牌意识淡薄。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提升产品品牌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3]。截止2005年底,国家共推出921个中国名牌产品,山西省比例不足1%。 2.4人才开发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山西的才开发始终赶不上发达省份甚至不如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突出的问题是:人才总量不高,高素质的学科前沿人才更是缺乏;人才队伍状况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难以满足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社会环境、机制环境、体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人才外流严重,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大;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各方面政策不到位。对于山西省政府和企业来说,缺乏人才是一个方面,但建立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则更是当务之急。 2.5、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持续,环境破坏严重。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技术进步的制约,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增长速度是靠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来支撑的,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要素越来越短缺以及环境无言严重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所以,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节约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省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 2.6、山西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较弱。山西在1985年到2004年共20年中,竞争力总指数排名中有2年进入前10位,最高排名为第9位,最低排名第29位,2004年排名第23位。山西区域竞争力的相对优势要素依次为基础设施、政府管理和人力资源与生活质量要素,相对弱势要素依次为产业、环境和管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