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高中校长20150408讲稿.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未来学校、未来教育什么样?自己的学校怎么样?这是要校长总想的事。未来教育对当下教育而言必然意味着“发展”。而我想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只能在一定状态下脱胎出来。而推动每个时期教育发展的往往是这个时期的“主信息”。“大数据”无疑是当今教育的“主信息”。 我印象中的一些教育信息“故事” —— 一、由“大数据”所想到的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故事—— 1983年2月11日,我国《光明日报》发表了原本是美国人提出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非智力因素”及相关问题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当然也包括漠视和争议。 关于“德育放在首位”的故事— 200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的原本是日本人提出的要“坚持德育为先”——提法是否科学,颇多微词,多年争论。 关于“素质教育”的故事—— 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观点——原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一直争论到今天,一些权威不齿。 关于“以人为本”的故事——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这是号称“解放”号的春雷般的纲领——其实这是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提出来的。 关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故事—— 北师大王策三教授1983年最早提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至今仍有些人置若罔闻,或者不明就理。 关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故事—— 上世纪40年代美国人提出来的,半个世纪后才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以上诸项都是“家”们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从属于不同流派发现的提出来的;都具有时代意义;都具有优越性、先进性,都是旗帜和标志。 到现在,这些“论”大都被接爱,被采纳。而这些“论”对每一个时期时代教育和学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换言之,我们国家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是伴同着围绕这些新信息的诞生吵吵嚷嚷地发展着。 作为一种观点、一种理念、一种理论,都有推进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甚至都是进军的号角。至于争论,从来都是助推器。未来学校什么样?我回顾了五十年前和20年前高中学校什么样。 我是1962年升入高中,1965年高中毕业。那时只有少数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人们特别希望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绝大部分人也找不到工作,尽管如此,学校也不延长课时,题海大战,大搞升学竞争。学生也不特别拼命。学校稳定安适,教育温馨平和,学生自律自主,大部分学生都能抽出一些时间看小说和哲学读本。记得1964年夏天辽宁省在沈阳搞运动,教育的对象是全省高中教师。活动内容之一是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黑典型,我的班主任就受到严厉的冲击。高中毕业能找到工作的,不管是到机关还是教书,素质表现能力水平还是很不错。 我是1993年开始做高中校长。当时的高中大约有一半毕业生能考大学。那时没有手机,极少有人家里有电脑,高考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教育理念,如特色发展、多元发展、学科竞赛、文化建设、两史一情教育等等。都开始活跃,教育人心理的浮躁也开始发展。 学“共产党宣言”的说,近年来,一个幽灵在教育的天空大地,在国内国外,在我们的心底脑际游荡!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思潮,大数据时代说。与“大数据”说比较,以上诸说都显得狭小;而大数据” ,所能引发的变革可能更具有“革命”性。 作为高中校长,无人不在想要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包括学校的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学校发展总体设计、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建设,等等。 也无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考察、西讨教,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每所学校在这样的努力之下,都形成了一些办学治校的方法和活动。 二、高中校长和“大数据” 而年头月尽,回头审视自己办学治校的工作,也都无不觉得少了些什么,缺了些什么,总觉得不如意。 校长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是教育理论的践行者。但有心的校长会一直关注着“大数据”理念的动向、走势。哪怕是患得患失的一族。 到现在,我们的感觉是“大数据”对我们是故交,也是新宠。我们从来都是在大数据的海洋里行驶;我们永远也驶不出大数据的汪洋大海。对大数据的内涵的开发决定了我们自身的品味和本学校的发展前景。 作为高中校长需要分数。这既是立身之本,也是推进改革的通行证。重分数、求分数、有分数,不管是过去是现在都是高中校长的铁律。 同时,作为当今的高中校长也都或早或晚地承认了,光有分数没有别的,是功臣,也是罪人。获取分数的过程,反教育的东西太多了。而得到了分数的学生同时也得到了危害社会和自身的东西,包括身体上、品行上、发展前景上。作为二十几年高中校长的我,心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事业出发,凭良心说话,这个校长当的很辛苦,也不光彩,也不愉快。 在进行了若干改革改进之后,现在更多地校长也都聚焦“大数据”。希望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