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诗歌复习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VIP

2017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诗歌复习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诗歌复习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

RED RED RED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①、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 答案①“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 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二、品味叠字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 皎皎: 写星辰的光辉(亮) 纤纤: 写双手的形状(美) 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忙) 盈盈: 写水流的形态(清) 脉脉: 写人物的神态(情) 相思 怨别 作用:1、增强音韵美,有民歌风味。 2、形成哀婉动人的感染力。 情中景 景中情 ②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②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3分) 秋 思   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陂:水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浸:淹没。 漪: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2、本诗手法丰富,试加以分析 (2)①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景物层次分明,有机结合,完整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或以动衬静,牧童的短笛衬托出晚村的幽静; ②情景交融,诗中情与景高度统一,水乳交融,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 ③比拟,“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每点2分(手法1分,扣诗句分析1分) (答题技巧:手法+分析+情感) 答到远近结合并分析正确的同样给分。其他酌情给分。 长歌行 李白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兴”的手法,由欣欣向荣的园中葵引发诗意的联想(2分)。 b.“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是“比”,用春秋的更迭,草木的盛衰比喻人生由盛转衰的自然规律。(2分);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也是“比”的手法,以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能西归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2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均可给满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景 语 情 语 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简朴幽雅 恬静悠闲 和平安详 情景交融 白描 以声衬静 远近结合 声色结合 诗歌常见手法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2.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3.描写手法: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赋比兴、联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虚实结合、 5.修辞手法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陂:水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浸:淹没。 漪: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