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的纠纷解决机制.pdfVIP

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的纠纷解决机制.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的纠纷解决机制.pdf

《民族研究2005年第 1期 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的 纠纷解决机制 罗 洪 洋 清代,在边远的黔东南锦屏苗族、侗族地区,发育出了发达的人工林业,所产木材畅销长江中 下游各省。苗族人工林业中的财产关系主要依靠林业契约进行调整,而林业契约之所以能够良好 地发生作用,并不在于有国家法的保障,而在于林区苗民形成了一套本地的契约纠纷解决机制,寨 老等民间头人在契约纠纷解决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而苗族习惯法则是契约效力的后盾。 关键词:苗族 林业契约 纠纷 解决机制 作者罗洪洋,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地址:成都市,邮编 610041。 明清时期,边远的黔东南锦屏少数民族地区所产的优质杉木是明清宫殿建设所必需之良 材,同时,通过清水江,该地区的木材可以方便地运达长江中下游,为此明清王朝都把采木的目 标对准黔东南锦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森林,这样带动了各地普通商人涌到锦屏购木 运销长江中下游各省 在锦屏的原始森林被采伐殆尽后,当地苗、侗民众从中发现种植木材能 够营利的市场机会,加之当地的土壤、气候都对杉木的生长极为有利,且有清水江水运之便,于 是从明中后期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育林。锦屏的县城即王寨与茅坪、卦治从明代开始就是有 名的木材集散地,合称“三江”或“三寨”,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外省商人来此采购,年交易额最高 可达到数百万两白银 ,“黎郡杉木则遍及湖广及三江等省,远省来此购买??每岁可卖二三百 万金”。①卦治等三寨“商旅几数十万”。④ 自明清以来,中国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资本主义因素一直在封建皇权制度的夹 缝中生存,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提到商业、商人和商品经济,人们往往联想到 的都是东南沿海地区,耳熟能详的是江南商人,还有后来的晋商、徽商等,类似贵州这样的边陲 之地要与商品经济和经济繁荣联系在一起,是人们很难想象的,更不用说贵州的边远少数民族 本成果由贵州大学科研基金资助,合同号;校科合基字2004年501号。 ① 从清雍正时起锦屏由湖广划属贵州省黎平府 ,参见光绪《黎平府志》。 ② (清)爱必达;《黔南识略》。 88 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的纠纷解决机制 地区了。确实,套用传统人类学“中心一边陲”理论,贵州一直都是处在“边陲”地位,如果中国 的政治、经济版图是以中原为中心的话,那么,贵州在历史上一直是远离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边 陲。加之贵州又是苗、侗等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在中原人的心目中,贵州就是所谓的“蛮 夷之地”,一段时间以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代表着其对贵州的基本评价。 但是,从清代锦屏每年木材交易金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从事木材交易的三个小镇“商旅几数十 万”的情形来看,其林业经济是堪称繁荣的。 在人工林业的生产阶段,人们的财产关系主要依靠林业契约来调整,其契约种类有卖契、 佃契等。①迄今为止,清水江沿岸苗、侗林区仅锦屏县就已经发现有超过 1万份各类清代苗族 林业契约,而且发现的这些契约肯定只是当时契约中的一小部分,更为大量的契约实际上已经 由于各种原因而毁损了。例如解放后,相当一部分契约作为地主的“变天账”被销毁;同时,清 水江流域的苗族家庭住宅都以木房为主,而木房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防火,火灾中往往毁损相 当一部分契约,加之天长 日久,虫蛀鼠啃也会导致大量的契约被毁损。笔者曾于 2001年至 2002年两次到锦屏县著名的林产区苗族村寨文斗做民族调查,并在当地苗族村民姜元泽家收 集了399份清代苗族林业契约。据其称,其现在能够提供的契约最多只是他家曾经所存契约 的一半不到,其原因就是因为虫蛀鼠啃。实际上,在笔者采集其现存契约的时候,有的契约被 虫蛀得非常厉害,以至难以辨认 。固 人工林业属于长周期的产业,在锦屏林区,其周期一般为二十年。同时,人工林业必须进 行封闭作业,火灾和盗窃是人工林业的两大要患。因此林业契约权利义务的实现往往要经历 一 个较为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毫无疑问,人工林业投资也就是通过林业契约获得预期收益的 活动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为什么清水江沿岸的苗民们都敢于且乐于从事如此高风险的 投资?⑨人们又凭什么相信单凭一纸契约就能充分保护自己需要长达十多年甚至二十年才能 实现的权利呢? 可以肯定的是,对林业契约的信心不可能来源于国家法。我们知道,当时清水江沿岸大部 分林产区都极为偏远,均处在“深山老林”之中,是所谓的“化外之地”,也就是统治者常称的“生 苗”地区,④清政府对该地区的政策一直是以“因俗而治”为其统治的基础,这些地区一直保持 着一种“相对自治”的状态。雍正年间,清朝开辟“新疆六厅”改土归流之后,尽管将生苗地区也 纳入封建王朝的直接控制下,但对其“相对自治”状态仍是予以认可的。表现在边远地区苗民 间细小的刑事案件及民事案件,仍照旧有习惯由苗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