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谢谢大家 欢迎指正 8 抄错数字或符号 易错指数: ★★★ 7 加减乘除算昏头 易错指数: ★★★ 6 随意消去未知数 易错指数: ★★★☆ 5 系数化一除颠倒 易错指数: ★★★★ * 《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分析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建议 典型题选 教学课例 小学内容衔接 小学内容衔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三册教材接触“方程”。 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或者计算公式。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等。 小学内容衔接 五年级下册主要教学方程的意义,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主要教学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ax÷b=c和ax? bx=c的方程,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思想 化归思想 本章主要内容 实际 问题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问题的答案 数学问题的解 设未知数 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关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的各个步骤; (3)辨别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教学目标和要求 2、中等要求 (1)会利用方程的解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方程中的参数;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 3、较高要求 (1)能熟练运用等式性质对等式作变形; (2)解决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分类讨论的问题; (3)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含有参数的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等式的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 重点 教学建议及典型题选 一、关于方程的背景 建议:介绍相关数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九章算术》最先提到“方程”一词; 〔一〕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教学建议及典型题选 一、关于方程的背景 方程术曰,置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于右方。中、左禾列如右方。以右行上禾遍乘中行而以直除。又乘其次,亦以直除。然以中行中禾不尽者遍乘左行而以直除。左方下禾不尽者,上为法,下为实。实即下禾之实。求中禾,以法乘中行下实,而除下禾之实。余如中禾秉数而一,即中禾之实。求上禾亦以法乘右行下实,而除下禾、中禾之实。余如上禾秉数而一,即上禾之实。实皆如法,各得一斗。 教学建议及典型题选 一、关于方程的背景 (2)丢番图的墓志铭: “他的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生命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 教学建议及典型题选 二、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1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 形如ax+b=0(a,b为常数,a?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必有唯一解 建议:对普通学生不用给出严格定义。 教学建议及典型题选 二、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题1、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x(x?3)=0;(2)2x=2(x?5); (3)4x+7;(4)3y=2y; (5) =3;(6) ?2=0; (7)x+2y=1;(8)x2+x=x2?1 教学建议及典型题选 二、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题2、已知(a?2)xb?1=3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b______ 题3、已知x=?2是方程2x+m?4=0的一个根,则m的值是( ) A. 8 B. ?8 C. 0 D. 2 ?2 =2 A 教学建议及典型题选 三、关于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b=a; 2、传递性:a=b,b=c?a=c; 3、同加同减原理:a=b,?a?c=b?c; 推论1(移项原理):a?b=c?a=b c; 推论2(叠加原理):a=b,c=d?a?c=b?d; 4、同乘同除原理:a=b?ac=bc; a=b,c?0? = 教学建议及典型题选 三、关于等式的性质 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