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pdfVIP

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pdf

第26卷第3期 Vo1.26,No.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nn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2008年9月 Sep 2008 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 侯 怀银 王 晋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太原 03000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摘 要:20世纪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建、停滞、重建、成型和发展五个阶段。 中国学者对何谓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进 行了探索。本文在对这些探索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必须解决的四个 问题:教育社会学要利用 “后发优势”,克服 “后发劣势”;教育社会学要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 系;中国教育社会学学派的建立;中国教育社会学要有 “开放意识”。 关键词:20世纪;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0—5560(2008)03—000l一09 完善教育社会学学科的自我构建,这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20世纪我国一些学者已就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我们 有必要对这些探索进行回顾与反思,以寻求中国教育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趋向。 一 、 教育社会学的建设历程 从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角度分析,20世纪中国教育社会学的演变主 要经历了初建、停滞、重建、成型和发展五个阶段。 (一)初建阶段 (1918年一l948年) 第一,引进西方教育社会学。据我们目力所及,刘著良译的美国史密斯著的 《教育社会 学导言》在 《安徽教育月刊》1918年1月第l5期和1919年1月第 l2期发表,这是教育社会 学在中国的最早引进。①中国学者在此后 30年内,从美国和日本学者那里引进了约6本教育 社会学著作和教材。 这些西方有影响力的教育社会学著作的引进,其直接目的主要是为培 养教育专业人才服务,但客观上为教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基础。 第二,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部分综合性大学和教育学院、甚至部分中学也开设了教育 社会学课程。如陶孟和在北京大学、雷通群在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卢绍稷在江苏省立上海中 学高中师范专科皆开设过教育社会学课程。 收稿日期:2008—06 作者简介:侯怀银 (1963一 ),男,L【j西平遥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等;王晋 (1983一 ),男,山西平定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社会学。 第三,编写并出版教育社会学著作和教材。1922年,陶孟和著的 《社会与教育》由商务 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学者已开始进行教育社会学的建 设。此后孟宪承、雷通群、沈灌群、吴同福、陈翊林、卢绍稷、苏芗雨、钱歌川和陈科美等 分别出版了各自的讲义、教材和著作,为创建教育社会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种努力,并 不是简单地移植外来的教育社会学,而是受当时社会学中国化的影响,在深入研究、把握西 方教育社会学的基础上,努力用不同的视角探究西方教育社会学的适切性和教育社会学的中 国化,尝试创建中国的教育社会学。雷通群在其著 《教育社会学》明确提出 “本书的宗旨在 使教育社会学成为中国化。”④在20世纪30、4O年代,教育社会学受当时社会学中国化的影 响,体系已相对完整,内容丰富。对犯罪、人口素质、贫困、教育机会、民主等中国的教育 与社会问题,都力图用教育社会学理论进行剖析,进而阐明教育救贫、救愚、救弱,进而救 国的道理。但在这一阶段,我国教育社会学没有能够像西方教育社会学在其初创时期那样, 完成在制度上确立独立学科地位的全部过程,更未能对教育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与我 国教育中的诸多社会学问题进行更深入、系统和有力度的研究,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基本 停留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层面上,对教育实践缺少有深度的影响,未能真正在中国扎根。 (二)停滞阶段 (1949年——1977年) 建国后 ,受苏联笼统地视社会学为资产阶级伪科学的教条主义的影响以及 “左”的思想 的推动,社会学在中国的合法性1952年后被剥夺。④与此相应,教育社会学作为-rq独立的 学科在中国被主观武断地取消中止,教育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完全停滞下来。民国时期教育 社会学学科初建的成果未得到应有的传承,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连续性中断。 (三)重建阶段 (1978—1985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学的重建,教育社会学也得到恢复和重建。这种重建主要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引进和介绍国外教育社会学。环惜吾在 《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