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消解”与“再形成”——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考察.pdfVIP

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消解”与“再形成”——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考察.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消解”与“再形成”——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考察.pdf

◎ 刘建洲 业 入 _ “再形 内容提要 中国的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转型的“第二次大转变” 过程中,朝着两个方向分化:一是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被雇佣者;二是成为下岗、失业者。 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人阶级的身份而言,前者意味着工人阶级的“再形成”;后 者则指向工人阶级的“消解”。本文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过程予以了初步的回 顾:国有企业的再造引发 了传统产业工人位置的结构性变化;新工厂政体的打造(尤其是 劳动关系制度)对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再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市场转型使得传统产业工人 阶级在不同维度上,经历了一个阶级再形成的过程。当然,社会主义的市场转型与西方 国家从前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套用经典理论来解 释当前工人阶级再形成过程;但是,这种全然不同的工人阶级再形成实践,也为推动工人 阶级形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问题意识与动力源泉。 关键词 传统产业工人 “第二次大转变” 身份 阶级消解 阶级形成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6—0176—10 1978年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身份制与单位制逐渐消解,它打破了传统 产业工人阶级的终身就业的预期以及一系列附属于该身份的权利 ,传统产业工人在再分配格局中的优越地 位(如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以及社会声望等),随之逐渐下降;劳动力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劳动关系调节法律 的逐步确立,使得传统产业工人越来越成为劳动力的出卖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国有企 业改革的深化以及企业劳动关系的渐次市场化,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等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① 用麦 克 ·布洛维的话来说,此种背景下的中国传统产业工人阶级,正在经历着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转型的“第二次 大转变”。②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产业工人朝着两个方向分化:一是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被雇佣者;二是成为 下岗、失业者。前者意味着工人阶级的“再形成”(remaking);后者则指向工人阶级的“消解”(unmaking)。 本文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从国有企业的再造与传统产业工人的结构性变化、新工厂政体的打造(尤其是劳 动关系制度)及其对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再形成的深刻影响、市场转型过程中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再形成的 不同维度,对这一过程予以简要的回顾和评价。 ① 3O年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即重塑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重新处理企业与企业职工的关系;解除企业负担;调 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参见魏杰 、李东红:《30年国有企业改革历程评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 1期。 ② Burawoy,M.2000.“The Sociologyfor the Second Great Transformation”.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693。 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消解”与“再形成” 一 、国有企业再造与传统产业工人的结构性变化 (一)传统产业工人所占据的位置的结构性变化 过去30年间的国有企业改革,构成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 一 ,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用了15年时间)。其问,国有企业先后 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 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等改革 ;其二,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 段(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之前,用了 10年时间)。其间,战略性改组,鼓励兼并 、规范破产、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话语;其三,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 业改革发展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到现在)。① 整个的改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再造过程,国有企业 实现了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向市场主体的转变。改革之后,国有企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及其所吸 纳的工人就业的数量,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从阶级再形成的角度来看,其直接结果是传统工人阶级 所依托的结构性位置,发生了深刻改变(参见表 l与表 2)。② 表 1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工业总产出中所占的比例 (%) 年度 国有或国有控制企业 集体所有企业 个体企业 其它(私有、外资和联合企业) l98l 74. 76 24.62 0.04 0.47 1985 64. 86 32.08 1.85 1.21 1988 56. 80 36.15 4.34 2.72 1990 54 . 60 35.62 5.39 4.38 199l 56. 16 33.O0 4.83 6.01 1992 51 . 52 35.62 5.80 7.61 1993 46. 95 34.02 7.98 11.05 1994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