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解构”与“结构”——新城市社会学的视角.pdf
社会科学 2012年第 1O期 张鸿雁: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 “解构”与 “结构”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解构
— — 新城市社会学的视角
张鸿雁
结构”米
摘 要 :城 市化与城 市现代化的发展存在 着 “解构”与 “结构” 的双重嬗 变,通 过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就能看 出典型的 “系统解构” 和 “系统结构”的双重不适应 问题。城市化在改变着中国,以往的社会存在被 “解构”的同时,亦表现为某些落后 的社会传统和新社会存在被 “结构化”和 “固化” 的现象,某些新 的社会要素虽然以 新的面貌出现,但却是传统落后文化的翻版,一出现则成为社会进步的桎梏。当代中国 出现的形形 色色的社会 问题 ,虽然不完全与城市化进程有关,但是 ,却与城市缺乏现代 性的建构有关。社会发展阶段性 目的之一必然包涵社会现代性的建构。 关键词 :解构;结构化;城 市性;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10-0077,11
作者简介:张鸿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 南京 210093)
当代中国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引发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传统社会的某些存在出 现 “解构”过程 ,另一方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又表现 了某种 “结构” 的过程。这种双重社会变迁 过程所表现出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方式,可谓聚 讼纷纭。其中某些观点往往把社会变迁仅仅归结为社会 的 “解构” 过程 ,也有 的观点单纯强调 社会变迁的 “结构”过程,并在整体上把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化归咎于城市化和城市的进化。此 类认识观不仅具有普遍性 ,而且具有某种误导性 。要能够从更高层面认识 中国的城市化引发的社 会 “解构”与 “结构”问题,必须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以科学态度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够 形成一种全景式的新城市社会学的认识观 ,这也是创造中国社会现代性和城市性的理论与实践 的 认识前提之一。
一 、 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制度与文化
“我们凡是住在位居世界第六大都会的上海 ,就可以 自由享受到一切异国情调的生活。我不 敢把龙华塔来比巴黎铁塔,也不敢说苏州河是中国的威尼斯水道,但是,马赛港埠式的黄浦滩, 纽约第五街式的南京路,日本银座式的虹口区,美国唐人街式的北四川路,还有那夏天黄昏时候 的淮海路,处处含有南欧的风味。” 这是张若谷从文学角度写的上海——题名是 “异国情调”。
收稿 日期 :2012~6-15 本文系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特色文化城市研究”(项目编号:12ZD029)的阶段性成果。 ① “久野文化”编著:《呼吸上海》,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版,第 26页。
77
社会科学 2012年第 10期 张鸿雁: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 “解构”与 “结构”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交汇的海派文化——全球化和城市社会变迁的缩影 。在这里既能够 看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被 “解构”现象,也能够看到现代中国社会的被 “重新结构化”的存在, 上海的生成与发展是中国城市进化与社会变迁的典型代表 ,同时 ,也是中国城市社会问题演化的 典型大舞台。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的高速增长,使中国走向了国家富强和 “中国式城市文艺复 兴”之路 ,其显性的表现就是中国城市化的速度既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 ,仅用 30多年时间就走 完了西方近 200年的城市化路程。但 由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过大 ,“现代 中国社会是一个 典型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世界上是非常特殊的,远比其他发展中国家 突出”①。当代中国一些重大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问题都与这种差异过大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关联 , 其内在关系是城乡之间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差异 ,造成了区域间的人 口流动 、财富流动 、信息流动 的不合理性和不对称性 ,特别是由此造成的社会不平等 ,即分配的不平等和政治的不平等,引发 了更深的社会问题。“二元社会结构”理论创始人 w.A.刘易斯在描述 “二元社会结构”的一般 特征时说 ,在这样的社会 中,既 “拥有雄伟 的建筑 物 、自来水和交通之类 的现代都市 ”,又有 “大量生活在完全另一个世界的乡下人。资本和新思想并非稀薄地分散在整个经济中,它们高度 集 中在若干点上 ,并由此向外扩散”②。这种描述与当代 中国城乡关系颇为相似 ,城 乡之间不仅 存在着空间上的隔离,还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空间分配的不公正。城市是一定群体生活方 式集约化展示的空间场域 ,是社会现代化发展动力和中心,如果城市出现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和不 公正的空间分配模式 ,往往形成与现代化发展相伴随的社会问题。城市化相关问题不仅越来越深 化 ,而且发生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