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春电影流行的社会学探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青春电影流行的社会学探析.pdf

2016年 9月 第5期 浙 江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eptember 2016 No.5 台湾青春电影流行的社会学探析 齐 钢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摘 要:台湾电影持续低迷,然而青春影片却较为活跃,受到观众欢迎。台湾青春电影 盛行不仅与其年轻的创作群体相关,年轻人为主的电影观众更是决定了台湾影人必须制作 面向青年人的青春电影,电影工业体系不健全导致的资金短缺限制了它拍制大成本的商业 片,而不同世代的文化怀旧也催生了青春片的流行。 关键词:创作群体;观众;电影工业;文化怀旧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74(2016)05—0086—08 一 、引言 继《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LOVE)等青春电影走红后,2015年由有“台湾偶像剧教母”之称 的陈玉珊执导的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再次受到影迷追捧,上映后仅在台湾地区就获4.2亿新台币 的票房,为不景气的台湾电影注入了活力。台湾电影近几十年萎靡不振,唯独青春片能够穿越低迷的 市场,支撑着台湾地区风雨飘摇的电影产业。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婉君表妹》《汪洋中的一条 船》到新近风靡一时的《海角七号》《艋胛》等,台湾观众对青春电影始终情有独钟。为什么青春电影 在台湾地区持续流行?本文拟从台湾电影的制作方、电影受众、电影资金构成和文化思潮等方面入 手,探析 20世纪 80年代以来近 30年台湾青春电影经久不衰的社会学原因。 二、年轻的创作群体 创作群体年龄与电影题材之间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还是会关涉到题材的选择,尤其是创作群体 过于年轻时,由于他们涉世不深。人生阅历匮乏,这必然影响到创作题材多样性的开拓。从 20世纪 80 年代的新电影开始,年轻人成为台湾影坛的创作主体,这些年轻人在拍制之初通常从自己熟悉的青春 题材人手。年轻的创作群体促使青春片成为了台湾电影的主要类型。 台湾学者李天铎在分析新电影创作群体把青春主题作为拍摄起点的原因时指出,由于导演/编剧 比较年轻,“当他们要回顾过去社会的种种,自然就会从自己成长的经验中,或是近似自己经验的文学 作品中,找寻素材”? ]1∞。20世纪80年代’冈0踏人影坛不久的新电影创作群体被中影公司总经理明骥 慧眼识珠、大胆起用,从而得以崭露头角。在新电影创作群体中,除了陈坤厚年纪稍大外,其余多为年 轻人。侯孝贤、杨德昌出生于 1947年,算是其中年长者,当时也不过而立之年,其他的导演/编剧大都 出生于1949年之后,像陈国富、张毅、万仁、吴念真、小野、朱天文都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1982年新 电影诞生时正值他们青春韶华之际。一群年轻的创作者围聚在一起,大家相互激荡、砥砺,创作出与 收稿 日期:2016-05-08 基金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Z16JC116) 作者简介:齐钢(1971一),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 第5期 齐 钢 :台湾青春电影流行的社会学探析 87 自身背景相关的青春影片实属正常。 20世纪9O年代之后的台湾新新电影情况与此类似。新新电影的主创人员蔡明亮、易智言、林正 盛等都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生,张作骥、陈玉勋等出生于60年代,虽然新电影导演群中的侯孝贤、 杨德昌、万仁等此时仍较为活跃 ,但整个创作群体仍然是以青年人为重要创作力量。而且台湾电影导 演代际更新迅速,长期执导影片的人为数不多,一部分导演在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或者生活于别 处,而新一代导演又迅速填补进来。总体看台湾导演代际交替频仍,所以影片创作在不同世代往往以 当时的新生代导演为主体。尤其是近几年,台湾地区以每年平均出现5部以上新锐导演影片的稳定 增速向前发展,2008年甚至出现超过 10部剧情长片都是导演处女作的现象。21世纪后虽然老一辈 的导演像侯孝贤、蔡明亮等仍有作品问世 ,但相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数量已明显偏少,台湾电影创作 主流被一群年轻人所把持。这时更多的20世纪 70年代甚至 8O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加人到电影队伍, 显示了青春勃勃的面貌,表 1为其中部分主要导演在新世纪的具体拍片情况: 表 1 21世纪台湾青春片导演及作品① 从表 1可见,这些导演大多非常年轻,甚至还有像陈映蓉、陈正道等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血气方 刚的青年人,有些还是首次执导。这些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生活在台湾地区后经济发展时 期,社会经济平稳而生活平淡。他们没有像新电影导演那样经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段.80年代政治转 型时他们年龄还偏小,对此没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使他们原本并不丰富的经历(他们青春期大部分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