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报告.docxVIP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报告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报告【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农民外出从业,已是安徽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渠道。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如何,呈现哪些新的特征,存在哪些制约因素,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本文试从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的客观背景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的特征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主要结论是: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新的特征,特别是大量农民举家外出从业现象增加较多;农民外出从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需要根据新的形势,调整响应政策组合,以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有序地流动就业,以利于促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乡镇企业就业为主的就地转移阶段,到农民外出从业为主的转移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自身固有的不同特征,这与我国改革进程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分析这些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其自身存在的矛盾,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对策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壁垒已有松动的迹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将会继续扩大,转移的各种结构性特征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我省耕地资源少,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跨区域转移形成巨大推力;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城市现代文明的呼唤,也对农民进城就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农民外出从业,已是安徽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渠道。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如何,呈现哪些新的特征,存在哪些制约因素,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本文试从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的客观背景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的特征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二、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从转移的规模上来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总体趋势是增长的;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4年安徽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为1089.2万人,比上年增加113万人,增长11.6%。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7.8%,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从转移的结构指标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指标逐步得到改善。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转移劳动力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二、三产业成为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首选,而且开始由被动转移向主动转移转换。从劳动力转移的地区方向看,在乡内就地转移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大范围的跨区域转移人数快速增加。从转移的阶段属性来看,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候鸟式”和“兼业型”为主。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举家外出从业的农户明显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始面临着向“迁徙式”和“全职型”方面转化的机遇。在这即将转型的临界期内,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1、转移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0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约1090万人,比2000年高出39%,为历史最高年份。当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增长11.6%,但明显低于2000年和2002年的增长速度(以上两年的增速均为20%以上),增势有所放缓。2、转移劳动力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趋势进一步明显。2005年全省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中,年龄45岁以下人数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2%,较2003年高出约4.1个百分点;从文化层次看,2005年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具备初中文化的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6.8%,高于2004年26%的比重;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的比重为5.6%,高于2004年的5.4%;从技术、技能看,2005年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转移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15.4%,明显高出2004年11.9%的比重。3、农村劳动力的行业性转移增长较慢。农村劳动力行业性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在本乡内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且从业六个月以上的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2005年安徽农村劳动力行业性转移缓慢,行业性转移规模比上年只增长2%,在农村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仍然维持在10%左右。4、跨省的地域性转移进一步上升,东部地区仍然是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属于跨省地域性转移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在全省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重为23.6%,比2003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在劳动力转移地区的分布上,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总数所占的比重达到83%,而分布在其他地区的比重合计只有17%。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呈现“一江春水往东流”的发展态势。5、省外大城市仍是安徽农村劳动力主要转移的地区。在2005年安徽转移农村劳动力中,转移到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劳动力占7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