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检测20141226
【新品速递】——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检测一、背景介绍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据多国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3例聋儿;我国现有听力残疾者约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且每年以2.3万的数量递增。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19.43亿元,计划“十二五”期间为16865个中低收入家庭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为18000名聋儿免费配戴助听器,截至目前,我国累计约有37万名听障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根据致病原因,耳聋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表1),前者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后者则是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中毒等)所导致的,一般认为两者各占50%,但也有人认为遗传性耳聋应占到60%左右。其中,70%的遗传性患者除耳聋外不伴有其他症状,成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这一人群不仅在遗传性耳聋中所占比例高,而且极具有遗传异质性,发病率高,且无有效的药物和常规手术治疗方法,是耳科临床诊治上的世界性难题。表1 耳聋的病因遗传性(综合征和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X-连锁、Y-连锁、线粒体遗传非遗传性(环境因素):孕期或出生后应用耳毒性药物,如抗疟药、利尿剂等宫内感染,如CMV、单纯胞疹、风疹、梅毒等出生后的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缺氧、严重新生儿黄疸等噪声暴露、头部外伤、放射线照射减少耳聋的发生重在早期的预防与干预,对于环境因素导致的耳聋,可以通过预防感染、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改善产科和新生儿医学的整体医疗水平、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加强职业防护等措施有效防护;而对于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及干预,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是关键。在遗传性耳聋中,综合征性耳聋以及显性遗传耳聋,大都可以通过其特征性家族史和临床表型等得以确定其遗传学病因,但对占大多数的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病因诊断,则更多依赖于耳聋基因诊断。二、检测基因目前,已知有很多基因都与非综合征性耳聋有关,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存在突变,或一个基因中的不同位点存在突变,都会引起耳聋。但在不同种族,甚至同一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耳聋基因及其突变位点不尽相同。有文献研究表明,在来自中国28个省市地区聋哑人的DNA样本3564例中,发现21%的聋人带有GJB2基因突变;14.5%的聋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另外分别有3.4%和0.6%的聋人带有线粒体DNA A1555G和C1494T突变;而GJB3的复合杂合突变能导致隐性非综合征性耳聋。另有文献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发病和就诊年龄组中,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最高阳性检出率均发生与0~10岁的耳聋群体中;GJB2基因突变在极重度耳聋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24.67%),而SLC26A4基因突变在重度耳聋组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48.67%),线粒体DNA 1555/1494位点突变在极重度耳聋组患者中的检测率为2.91%。1、GJB2基因GJB2编码链接蛋白(Connexin 26),负责细胞间信号介导和离子传递,突变的GJB2可能导致产生不正常的连接蛋白,进而干扰细胞间隙连接(Gap Junction)的功能,引起内耳钾离子回收障碍而致聋。在欧美地区,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中70%属于常染体隐性遗传,而发生在GJB2基因的突变导致了约50%的非综合征常染体隐性遗传性耳聋,这证明GJB2基因和它所编码的Connexin 26对维护耳蜗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中国的资料显示GJB2基因突变在中国遗传性耳聋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在中国人中,儿童语前聋的26%-33%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约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的28%。中国人群的GJB2基因热点突变为235delC,有文献研究表明,对约500例耳聋患者的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JB2基因的235delC突变约占所有GJB2病理性突变的75%以上,是中国人群中绝对的热点突变,90%的GJB2基因相关性耳聋携带至少一个GJB2 235delC的等位基因。2、线粒体基因线粒体DNA(mtDNA)是唯一存在于人细胞质中的DNA分子,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基因组,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编码功能,但同时受到核DNA的调控。线粒体遗传属于母系遗传。研究发现线粒体12S rRNA上的1494CT和1555AG的点突变可通过改变线粒体DNA的空间结构使形成新的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合位点而导致对此类药物敏感而致聋。研究数据表明1555位AG和1494位CT突变在中国聋人群的携带频率分别为3.34%和0.45%。mtDNA的突变可通过母亲传给后代,这一特点也成为预防该突变携带者发生药物性耳聋的关键。基于线粒体聋母系遗传的特点,通过对高危人群及特定人群进行mtDNA 1555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