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破坏者”.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击破坏者”

“突击破坏者”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 于1977-1978年间启动了“突击破坏者” (assault breaker)技术演示项目。其时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组织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相比,在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身管火炮和远程火箭炮这三大类陆战装备上占据着3:1的巨大数量优势,对西方国家的中欧防御体系形成了异常沉重的军事压力。由于苏联已实现了与美国的战略核均势,北约国家所长期依赖的战术核武器不再是可信的威慑手段,美军必须以常规武器系统顶住对手的装甲洪流。受到财政因素和国内政治环境的约束,无法大举扩张兵力规模的美国陆军,决心以质量求生存,号称“五虎上将” (Army Big Five),威名赫赫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3“布雷德利”步/骑兵战车,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UH-60“黑鹰”突击运输直升机,及M270型多管火箭炮系统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MLRS) 遂应运而生。M1等的技术和战术性能远远凌驾于苏制同类装备之上,却仍然难以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异常悬殊的情况下,挡住怒海狂涛般袭来的华约机械化兵团;唯有对敌战役纵深的目标实施有效打击,迟滞和削弱其进攻第二梯队,方可抵消苏联集团的数量优势,使美欧地面战兵器性能优越的长处得以施展。历史上美军一贯依靠战术航空兵执行纵深突击和战场遮断任务,但面对苏军在铁幕以东集结的数千架前线战术飞机和多如牛毛的防空武器系统,美国空军并没有夺取绝对制空权的十足把握,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期埃及军队以苏制2K12“立方体”机动式防空导弹系统成功克制以色列空军的战例便是现成的前车之鉴。有限制空权条件下,仅F-111等少数高性能战斗轰炸机能够相对安全地穿透华约集团的对空防御屏障,寥若晨星的空袭平台必须专注于摧毁桥梁,军火库,储油罐,铁路调度场等高价值固定目标,无法腾出手来助地面部队一臂之力。中欧战区的严峻形势,迫使美军寻求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体化目标截获和打击系统” (Integrated Target Acquisition and Strike System, ITASS)的概念,拟研制由探测半径300千米的空基监视雷达,作用距离20千米的车载侦察雷达,携带多枚末制导子弹药的惯性导航/指令控制导弹“大巴”,全自主完成搜索和攻击程序的小型制导武器,和高性能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以瓦解华约地面攻势为目标的高精度常规武器系统,“突击破坏者”项目就此诞生。 ? “突击破坏者”系统的关键是由经过改装的F-111E携带的“铺路机”(Pave Mover)无源电扫描阵列 (Pass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PESA) 空基远程监视雷达,其3米长的侧视天线收纳于“土豚”腹部弹舱下的独木舟形整流罩内。无源电扫描阵列天线的射频信号能量损耗严重,灵敏度不如常规的平板缝隙阵,必须以更大的发射功率加以补偿,但出于波束敏捷性,低截获概率,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的考虑,仍是“铺路机”雷达的不二选择。30年前的计算机技术与今日相比堪称原始,即便是F-111E这样的重型战术飞机也无法承载功率足够强大的电脑系统,独立完成信号分析任务,而是通过高速数据链与地面上的“数据处理和控制子系统” (Data Processing and Control Subsystem, DPCS) 拖车联成一体,由后者直接控制“铺路机”雷达,处理雷达数据。“铺路机”雷达的工作模式包括广域监视 (wide area surveillance),地面动目标指示器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or, GMTI),小区域追踪 (small area tracking),合成孔径雷达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等;得益于电扫描阵列天线的出色波束敏捷性,雷达系统可在各模式间迅速切换,为战场指挥人员提供持续更新的低解析度宏观形势信息和潜在目标集群的精确地理位置坐标。打击程序启动后,“铺路机”转入精确追踪和武器投放模式,交替使用动目标指示器和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同时定位及追踪六个目标簇。与新一代战术飞机配备的主动电扫描阵列 (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AESA)雷达类似,“铺路机”兼具通讯中继职能,负责向飞行中的导弹传送任务指令。 ? ? 生产型“铺路机”雷达将由低可观测性侦察机携带 ? “突击破坏者”项目于1981-1982年间对基于MIM-104 “爱国者” 防空导弹的马丁.玛丽埃塔公司 T-16 和从MGM-52 “长矛” 战术弹道导弹衍生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