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课《核舟记》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 2、 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师补充。
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3、文体及内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三、朗读课文。
四、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意,翻译课文。
教师强调、提示:
1、重点词:
为:做 罔不:无不,都 尝:曾经 贻:赠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许:上下,光景 启窗:打开 比:靠近 不属(zhǔ):不相类似 诎:通“屈”,弯曲 衡:通“横” 了了:清清楚楚 为人五:刻成 曾:尚,还 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灵怪:奇妙
2、通假字:
①长约八分有奇; ②诎右臂船; ③右手倚一衡木; ④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一词多义:
为宫室( ) 佛印绝类弥勒( )
为 中轩敞者为舱( ) 绝 来此绝境(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群响毕绝( )
明有奇巧人( ) 高可二黍许( )
奇 可
长约八分有奇( ) 珠可历历数也( )
其人视端容寂( ) 祌情与苏、黄不属( )
其 属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有良田美池之属( )
五、学生朗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 ?——“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 3、结构。 第一部分(1):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5):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分两层: 第一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第二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高考生物 各类“致死”遗传题的解法教案.doc
- 北京市九年级数学下册 概率初步一专题讲解 新人教版.doc
- 北京市九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后练习二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莲美中学中考化学 第17课时 盐、化肥(十五)复习导读案(无答案).doc
- 甘肃省会宁太平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19.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苏教版.doc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doc
- 北京市八年级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讲解 (新版)新人教版.doc
- 北京市九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共根课后练习二 新人教版.doc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安徽省合肥剑桥学校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仙游县初中第三教研片区八年级政治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闭卷)(无答案).doc
- 北京市朝阳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4.1 单细胞生物》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苏教版.doc
- 北京市七年级英语下册 Mu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 课后练习 (新版)外研版.doc
- 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10.3 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 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郊尾、枫江、蔡襄教研小片区(开发区五校)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 倒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导学案 新人教A版.doc
- 八年级数学上册《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8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版)苏科版.doc
-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初中语文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doc
- 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中学高三语文 拉萨的天空文本解读.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