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牛膝的药学研究进展
·270·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3月第35卷第3期 Int J Trad Chin Med, March 2013, Vol. 35, No.3
·综述·
川牛膝的药学研究进展
田会萍 董亚琳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是川产道地药
材之一,其性善下行,可引血(火)下行,既能逐瘀通
经又能补益肝肾,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本文检索了 2012 年以前与川牛膝相关的文献,对
川牛膝的历史沿革、植物来源、产地采集、炮制加工以
及品质鉴别等进行整理,总结了近几年来川牛膝化学成
分、药理作用以及主要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以期望在
阐明其药效机理准确指导临床应用的同时,为其新应用
提高依据。
1 川牛膝在本草中的历史沿革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据文献考证“川牛膝”一词在唐·蔺
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的大活血丹、活血丹与乌
龙三方中均有记载
[1]。宋·杨士瀛《直指方》也有“小
便淋痛,或尿血,或沙石胀痛,用川牛膝……”之说
[2]。
现存本草典籍中对“川牛膝”的记叙描述以明清时代居
多,如明·贾九如《药品化义》:“取川产而肥润根长者
佳,去芦根用”
[3]。清·张秉成《本草便读》在对怀牛
膝与川牛膝的比较中提到:“怀产者象若枝条,下行力
足;川产者形同续断,补益功多……怀牛膝根细而长,
川牛膝根粗而大。欲行瘀达下则怀胜,补益肝肾则川胜
耳”
[4]。尽管如此,历代本草对川牛膝的原植物形态描
述并不详尽,药材流通以及临床应用中也多有混淆,直
至近代经多番考证,1977 版《中国药典》将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确定为川牛膝的原植物。
2 川牛膝的产地采集、加工炮制及品质鉴别
川牛膝为传统的川产道地药材,主要分布于四川、
云南、贵州等地,其中四川省天全县的川牛膝以品质好、
质量优而驰名。调查表明,目前药用川牛膝全部为栽培
品,以四川雅安地区的产量最大,虽然近几年也有新产
区出现,但其品质优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川牛膝的
播种期在 3~4 月份,待苗高约 10 cm 时进行疏苗,一
般生长 3~4 年。王书林等[6]采用折干率实验和单株重
测定以及对不同生长期的川牛膝多糖进行含量测定,从
药材产量和内在质量两方面综合考察发现,秋冬季(11
月份)植株枯萎后为川牛膝的最佳采收期。目前,已建
立川牛膝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川牛
膝规范化种植的全过程
[7]。临床常用的炮制品有生川牛
膝、酒川牛膝和盐川牛膝,酒炙增强祛瘀通经、通利关
节的作用;盐炙增强利尿通淋作用。研究发现,以杯苋
甾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最佳酒炙工艺为饮片加 10%
的黄酒润透,130℃炒制 15 min;最佳盐炙工艺为饮片
加 2%饮片量盐的盐水润透,150℃炒制 15 min[8-9]。
在品质鉴别方面,黎万寿等
[ 10 ]以杯苋甾酮
(cyasterone)为指标成分,对川牛膝进行薄层色谱定
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从而确定其内在质
量。2010 版药典规定按干燥品计算,川牛膝含杯苋甾
酮不得少于 0.030%[11]。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川牛膝
及其伪品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带谱有明
显差异
[12],也可作为川牛膝品质鉴别的方法之一。川
牛膝传统道地产区的质量已大不如前,其种质有不同程
度的混杂或不纯,主要混淆品有麻牛膝(Cyathula
capitata[Wall.]Moq)以及川牛膝和麻牛膝的杂交类
群(俗称“红牛膝”),目前已进入流通领域
[13],三者
在原植物外观上有一定区别,但其药用部位根的区别则
不大,容易混淆。此外,不同产区、生态环境以及栽培
等因素对川牛膝品质优劣亦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川牛
膝的品质鉴定方面,仅靠传统的方法如性状、理化鉴别,
甚至于单纯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已无法对药材质
量做出全面而有效的评价。鉴于以上情况以及市场、科
研上的需求,如何建立完善、高度敏感的质量标准体系
和品质鉴别方法亟待解决。谭玉柱等
[14]应用高效液相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3.030
作者单位: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3月第35卷第3期 Int J Trad Chin Med, March 2013, Vol. 35, No.3 ·271·
色谱法测定了 10 批川牛膝药材的色谱图,采用
Diamons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