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节气习俗、礼仪、服饰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节气习俗、礼仪、服饰讲述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 清明习俗不仅讲究禁火、扫墓,家家蒸清明果互赠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起源于我国。蹴鞠在古代很流行,球多由藤条编织而成。 打马球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插柳是一种风俗,也是为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清明果 清明果果形似饺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簇簇的。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节。 采青踏青,做清明果 江西婺源特产/野艾果/清明馃/农家清明果 “清明果”用浸染了艾草汁液的糯米粉蒸制而成。如今,“清明果”已不仅是祭祀供品,也成了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享用的特色美食。 在温洲,清明节是吃绵菜饼。绵菜饼也是用一种野菜汁和粉做的 (一)祭天 1、圜(yuán)丘祭天 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有燔燎(也叫“禋yīn祀”)、酢zuò 、 嘏gǔ(后世也叫“饮福”)、赐胙zuò等仪式。 汉代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三年轮一遍。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在长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第一个辛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 隋唐圜丘制度与东汉相似。隋代将祭祀昊天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定为大祀,祭星辰、五祀、四望等定为中祀,祭司命、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等定为小祀。唐代祀天一年四次。 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在皇城门楼上举行特赦仪式;改日,到景灵宫祖宗神像前行“恭谢礼”。 明代改变圜丘礼制,合祀天地。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但保留了本民族入关前“谒庙”之礼,入关后改称“祭堂子”。 (一)祭天 2、祈谷、大雩(yú) (1)祈谷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 年)及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礼制都有祈谷礼。明初无祈谷,嘉靖十年(1531 年),定孟春上辛在大祀殿行祈谷礼,后改惊蛰之日举行。清仿明制,乾隆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以合祈谷之义。 (一)祭天 2、祈谷、大雩(yú) (2)大雩 求雨之祭,在无风旱灾害发生时是例行之祭,于仲夏举行;在大旱发生时则随时举行。隋唐时,孟夏之月在圜丘行雩礼,如遇旱灾,则另有祈太庙、祈太社、祈五岳山川等祭礼;如久雨,则祭于国门。清乾隆后遇干旱则大雩行礼。 (一)祭天 3.祭日月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一说月坛),祭日在春分之朝,祭月在秋分之夕;祭日于东,祭月于西,这是日月的正祭。 (一)祭天 4.祭星辰 星辰之祭主要是五星、二十八宿。五星是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填)星;二十八宿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吉礼 (二)祭地 1、 方丘祭地 祭地的正祭是每年夏至之日在国都北郊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祭典。水泽、方丘,象征四海环绕大地。祭地礼仪与祭天大致相近,但不用燔燎而用瘗yì埋,即祭后将牺牲等祭品埋入土中。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 皇祇室是明、清两代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岳、四海、山川神位之所。 (二)祭地 2.四望山川 “四望”是望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神。同一山川,至其地而祭之,直呼为祭,远望而祭之,则名曰“望”。望祭在国都四郊举行,四方各建一坛,望祀一方的名山大川。军事行动前进行望祭,称为“前祝”;获胜后,燔柴以望,称“告成”。如有凶灾也进行望祭,天子向受灾方向行礼祷告。 (一)祭地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