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適我的母亲
胡适我的母亲
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
胡适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作者
胡适
(1891~1962)
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胡适是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嗣穈,字适之。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
胡适故居
父亲胡传 母亲冯顺弟
早年胡适
1910年赴美留学,1917获哥伦
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任北大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 ,在文史哲方面均有建树,对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贡献。
大使任內向美总统罗斯福呈交中美友好万人签名书
1954年三月, 呈总统当选证书予蔣介石
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留学时期
北大时期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纽约
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胡适墨迹
胡适一生著述宏富,在多方面有巨大成就。
胡适墨迹
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母亲哪方面的事?
对我的管教;
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课文具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阅读前4自然段
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我总是文绉绉的。
“文绉绉”是什么意思? “绉”该怎样读?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zhōu
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
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野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指身体强健,敢于淘气、冒险。
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穈” 怎样读?你知道为什么叫他“穈先生”吗?
胡适原名嗣穈,又 “像个先生样子”,所以……
méi
第2段,写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
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居然”是什么意思?
竟,出乎意外地
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
追念 惋惜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这两句话很有分寸,说说你的理解。
“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
“算是”、“一点”又表明了谦虚的态度。
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
一是在族长们的反对下失掉了学音乐的机会;
二是在先生的“大骂”、“撕毁”的遭遇中“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究竟”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到什么作用?
毕竟。
强调“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恩师”改为“老师”, “慈母”改为“母亲” 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
“恩师”“慈母”饱含感激之情。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前三段作者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贫乏、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阅读5-7自然段
领起这几段内容的一句话是: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补充说明关于“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在台湾做台东直隶州知州。1895年7月病死。这时胡适只有3岁8八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胡适的母亲担起了“慈母兼任严父”的双重责任。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慈母”之“慈”表现在:
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严父”之“严”表现在: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
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我说了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