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效教學与多元评量理念策略与应用
有效教學與多元評量 :理念、策略與應用
羅文基
龍華科技大學
wensky@.tw
前言:研習緣起
因應12年國教,今年3月教育部啟動「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
要求全國國中、高中及高職教師都要上五堂共18小時的12年國教教學專業研習課程:
12年國教理念與實施策略
有效教學策略
差異化教學策略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
適性輔導
因應十二年國教教師研習課程
教學輔導
人才培育
差異教學
有效教學
理念宣導
多元評量
適性輔導
台灣教育現場的困境(一)
台灣教育現場的困境(二)
考試=
標準測驗
扭曲的台灣教育
教育的唯一目標:升學
升學的唯一期待:進明星學校
為了能公平進明星學校:總要明確分出高下
因為必須分出高下:只有靠彌封的考試
為了使考試公平:只能考可以用電腦閱卷的標準化測驗題
為減輕學生考試負擔:考試必須有一定範圍
這樣的社會價值:嚴重扭曲教學、評量與教育
有效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十二年國教有效教學與評量
多元評量
適性輔導
有效教學
十二年國教有效教學與評量
教學觀念的演變
牽著學生過河
教師角色的演變
何謂有效教學?
教師運用適當引導過程,成功引發、促進與維持學生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結果的歷程。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utcome-based education means starting with a clear picture of wha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be able to do, then organizing the curriculum,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to make sure that this learning ultimately happens.”
Turning a learning experience into learning
You need to know:
Where do I want to go?
How do I get there?
How do I know that I am there
教學的省思
教學的重點在「學」,學生「學到什麼」比教師「教了什麼」重要
近年來,既使國外許多一流大學都意識到:「怎麼教」比「教什麼」更重要
在學習的路上,教師不只是單向傳遞知識的「聖人」,而是與學生一同學習的「伙伴」,這種角色應如何轉換?
學生必須從「被動接收」轉變為「主動學習」因此,教學的主要工作,必須先喚醒或啟動學習者的學習熱情
教學新思維: 知識必須靠自己建構
知識無法經由灌輸而得,知識必須靠自己去體會、思考、發展和建構
發展或建構知識有兩種主要方式:
1.以本身原有知識,去和自己面臨新的挑戰或解決問題過程中互動、對話或辯證
2.將本身原有知識,去和別人的相關知識對話、互動或論辯
經由上述過程不斷檢視、反省、思辨所形成的知識才是屬於自己的
教學新思維: 教導建構知識能力
學習必須引導博覽各種學理或論述,並在比較各家說法後,試圖發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課堂上強調包括師與生及生與生的師生之間多方互動,並在互動中學習反思,增補或修正自己的想法
同時將學校所學與社會或外在世界互動、對話,形成新的想法和經驗
教學新思維: 教導學習如何學習
教學過程必須不斷教導學生「如何學習」,協助學生自行建構與發展學習技巧、方法與能力
透過互動式教學,讓學生有充分機會分析、思考、表達意見,並分享他人的觀念或想法
知識永遠「教不完」,教太多反而剝奪學生自行學習或整合他人意見的機會
What I hear, I forget.
What I see, I remember.What I do, I understand.
學習有效度
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學習深刻度(Breivik Senn, 1998)
10% of what we READ
20% of what we HEAR
30% of what we SEE
70% of what is DISCUSSED with others
80% of what we E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