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方案
PAGE \* MERGEFORMAT11
汽车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方案
崔海波
工程技术学院 机制5班
摘要: “主动转向”技术为汽车操纵和稳定性控制提供了更好的控制方法和性能,很好的解决了转向中轻便性和灵敏性的矛盾问题。本文通过对汽车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简要概述和发展现状,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先进的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主动前轮转向系统 可变传动比 发展现状 工作原理 结构方案
1.前言
转向系统是控制汽车行驶路线和方向的重要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在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中,转向轻便性与转向灵敏性是一对矛盾。转向轻便性要求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转向力要小、方向盘的总转动圈数要少;而转向灵敏性则要求驾驶员转动方向盘达到目标角度所耗费的时间要短。显然对机械式转向系统来说,要想转向灵敏性好,就要减小转向系统传动比,但这必然导致转向力增大;反之,要想转向力小,就要增大转向传动比,这又将导致转向灵敏性下降。主动转向系统具有可变传动比的功能,它很好地解决了转向轻便性与转向灵敏性之间的矛盾。主动前轮转向通过电机根据车速和驾驶工况改变转向传动比。低、中速时,转向传动比较小,转向直接,以减少转向盘的转动圈数,提高转向的灵敏性和操纵性;高速时,转向传动比较大,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系统中的机械连接使得驾驶员直接感受到真实的路面反馈信息。【1】因此,主动前轮转向为车辆行驶的灵敏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设定了新标准,代表着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
2.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概述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ctive Front Steering,AFS)最早由德国 BWM 和 ZF两家公司联合开发完成,并装备于宝马 3 系和 5 系轿车上。图为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基本结构。主动前轮转向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执行驾驶员意愿的前提下,对整车施加一个可独立于驾驶员的转向干预,可以实现整车的主动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结合。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变传动比控制,使汽车在低车速行驶时转向传动比较小,以减少转向盘的转动圈数,提??汽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而在高车速时转向传动比较大,以降低转向灵敏性,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主动前轮转向实际上是介于传统的助力转向和线控转向之间的一种转向系统。【2】它在传统的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基础上实现转向,同时又具有线传系统的优点,可以主动对车辆进行控制。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可以实现变传动比和稳定性控制。
图.主动前轮转向系统
2.1 可变传动比
在汽车工业中,传动比定义为方向盘转角与前轮转角的比值。对于传统车辆,该值为一常数。观察普通汽车低速下的转向行为可以发现,降低传动比可以减少方向盘至左右极限位置的圈数。因此对于驾驶员而言,在停车或大角度转弯时,可以提高操作上的轻便性。然而对于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车辆,较低的传动比使转向过于灵敏,稳定性和安全性就会下降。转向传动比是影响驾驶感受的关键因素。为了克服传统车辆存在的上述缺陷,人们发明了一系列变传动比主动前轮转向装置。【3】这类装置可以根据行驶状况增加或减小汽车前轮的转向角度,即低速时提供小传动比以提高车辆灵活性及操作轻便型,高速状态下提供较大传动比增加行车稳定性。其大致分为两类:1.机械式(又可分为固定式与可调式)2.线传式。
2.2 稳定性控制
稳定性是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者阵风扰动)回到原来的运动状态的能力。主动前轮转向系统从转向一开始就会判断转向后出现的情况,通过调节助转角电机自动修正转向角度,及时干预以降低偏离行驶路线的概率。对于不可预料的侧向运动,主动前轮转向可以通过有效的利用轮胎特性,抵御阵风(尤其是离开隧道时的侧向风)、不对称制动和低摩擦系数路面所产生的横摆及侧倾干扰,自动产生补偿力矩帮助驾驶员,提高车辆的稳定性。【4】
3.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国内外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当前,国内外对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研究比较深入,已有大量相关文献发表。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最早由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和 ZF 公司联合开发,并将其应用于部分宝马3系列和5系列轿车,图为宝马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实物图。之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也开发了可装备于实际车辆的主动前轮转向系统。
Kim J. W.等人在论文《Development of an active front steering (AFS) system with QFT 》中,在分析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控制模型,并基于 Matlab 和 Adams/Car 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Yasuo S.等人在论文 Improvement in driver-vehicle system performance b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2K714PermissionsandRecipientManagement试卷.ppt
- 钢筋笼吊装专项施工方案讲义.doc
- E2K712EndUserIWExperience试卷.ppt
- ISS智能节油型品鉴赏_技术讲解试卷.ppt
- 房地产建安业营改增概览.ppt
- E1-六面体网格划分V11试卷.ppt
- E_中信御园_推售及价格策略方案(终稿)试卷.ppt
- ISO90012008标准及内审员知识培训试卷.ppt
- 钢筋锚固口诀讲义.doc
- ISO19001第二版内审员培训试卷.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