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商业主义风格(1930~1955);第一节 商业社会的兴起
第二节 商业主义设计风格与有计划的废止制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的流线型样式设计
第四节 商业主义设计风格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汽车设计
第五节 商业主义设计风格与商业形象设计
第六节 商业主义设计的影响; 人类商业活动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手工艺设计阶段,因生产能力低下,商业发展的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商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市场竞争加剧,设计被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商业主义设计风格也就此产生了。;第一节 商业社会的兴起;第二节 商业主义设计风格与有计划的废止制;有计划的废止制三种形式:
1、功能性废止
2、式样性废止
3、质量性废止
;由于有计划的废止制迎合了经济繁荣时期人们追求高、新、奇的消费心理,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为工业设计创造了一个源源不断的应用市场。
在设计上形成了一种只讲式样、不讲功能的形式主义设计思潮,在刺激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剧烈破坏。;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的流线型样式设计;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的流线型样式设计; “流线型”成了“现代”的代名词,是对速度的形式感展现,它圆滑流畅的形状更加符合大众的趣味和追求,因而被看成是一种时髦的设计风格。;在艺术上,流线型带有未来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点,其本质是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工业时代的时代精神,如速度、效率之类的概念,迎合当时人们崇尚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需求,是一种走向未来的标志。;罗维的设计;罗维的设计;作为一种风格,流线型的独特性在于它源自于的科学支撑和对工业生产技术条件的适应,而不是美学理论。
流线型不仅是对速度、“太空时代”高科技的一种隐喻,其有机形态毕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也是它得以广为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线型的电冰箱上,什么东西也不能放。”这也导致了人们开始对流线型元素在设计中应用的程度的反思。;第四节 商业主义设计风格 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汽车设计;从后来的发展看,商业主义设??风格也给美国汽车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美国汽车设计从30年代以来、一直到80年代初期,始终存在重外形而轻性能的问题。
在1972年前后的经济危机中,美国汽车一度成为外观豪华、性能低下的代名词,加上能源危机的出现,导致日本汽车以其外形简洁、性能优异、省油等特点,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击败了美国汽车业,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迫使美国企业不得不放弃了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但是,商业主义设计,这种从 30 年代就开始在美国的汽车工业企业界生根,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设计风格,至今仍能在设计行业看到它的影子。;第五节 商业主义设计风格与商业形象设计; 企业形象设计是指企业利用企业标志、字体、色彩等元素,在消费者中制造视觉冲击和识别差异,向消费者传递企业文化和理念的设计活动。是企业在商品市场中的一种身份识别标识。;IBM企业标志的演变;幸运香烟包装(罗维,1940年);灰狗汽车公司的产品形象设计(罗维,50年代);商标是企业产品的独特标志,也是虚拟的企业形象的某种物理延伸。商标设计也是商业主义设计的一种外延表现形式。;商业主义设计强调设计的象征意义,以迎合人们普遍追求高、新、奇的心理。如为了用新颖的式样体现速度感,流线型被滥用到极致、火箭的形式被使用在静止的物品设计上等,完全是取其符号化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是与“形式追随功能”、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相背离的。
率先在美国出现的商业主义设计风格,对现代工业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思想在当今世界上,特别是在商业竞争刚刚兴起、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屡见不鲜。
商业主义设计思想及其造成的后果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本章思考题;1. Stewart J. Johnson, American Modern:1925-1940 Design for a NewAge,Harry N. Abrams, 2000.
2. Jeffrey Meikle, Twentieth Century Limited: Industrial Design inAmerica, 1925-1939,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David Halberstam, The Fifties, Villard, 1993.
4. Stephen Bayley, Harley Earl, Tap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91.
5. [美] 乔治·路易斯 著,徐智明,高志宏 译,广告的艺术,海南出版社,1999年7月。
6. 龚正伟,企业形象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