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  HYPERLINK 18:909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l # 刘定华 【内容提要】利益偿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为调整持票人与债务人利益的第二次平衡而规定的一种特别请求权。它在成立的条件、行使的方法等方面均具有自己的特性。我国票据法对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的规定存有不周全之处,为使这一制度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票据法第18条提出了修改建议。【关 键 词】 HYPERLINK 18:909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l # 利益偿还请求权/ HYPERLINK 18:909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l # 性质/ HYPERLINK 18:909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l # 条件/ HYPERLINK 18:9090/query/browse_document.jsp \l # 完善 ????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在其性质、条件、行使等方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加上我国票据法的规定与一般通义又有明显差异,更使人对它产生了种种疑义。本文试就利益偿还请求权的几个问题抒表己见,以求同仁指正。 ????一、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意义 ????利益偿还请求权,亦称受益偿还请求权,(注:柯宪荣:《票据法精论》第101页。李健出版社印行,1991年6月初版。)利益偿还请求权,(注:参见梁宇贤:《票据法理论与实用(上)》第379页,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80年4月版。)或利益返还请求权。(注: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第8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它是指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手续欠缺而消灭,持票人对出票人或承兑人于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请求偿还其利益的权利。现我国台湾及大陆的学者普遍持此观点,而其法律依据,则为台票据法第22条第四款和我国票据法第18条的规定。其实,我国票据法第18条的规定与台票据法第22条第四款之规定不尽相同。此点,本文将在后专门予以论及。 ????在商事贸易活动中,为及时了结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和避免权利处于不稳定状态,各国民法都规定了时效制度。票据法为了加快票据的流通,尽早缩短票据债务链存在的时间,则规定了比民法时效要短的时效制度,以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票据权利,使承担票据责任的债务人早日得到解脱,从而达到持票人与票据债务人之间利益的第一次平衡。(注:以德、法、日为例:德国的普通时效为30年,特别时效为2年或4年;法国的普通时效为30年,特别时效为6个月或1年;日本一般债权时效为20年,特别时效为一年、二年或三年。而票据时效,德、法、日均作了同样规定,对承兑人的请求权为三年;对背书人和出票人的请求权为1年;背书人另一背书人和出票人的请求权为6个月。我国《民法通则》未规定消灭时效,只规定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为2年,超过诉讼时效失去的仅为胜诉权,实体权利并未消灭。我国票据法规定汇票、本票的持票人对承兑人及出票人的权利的时效为2年,支票持票人对出票人的权利的时效为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初始追索权为6个月,对前手的再追索权为3个月。) ????但由于票据时效短,票据权利保全程序和手续严格,持票人稍不注意,一过时效或未能在规定时间之内取得权利拒绝证书,则会丧失票据权利,而获得对价或资金的票据的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则会因此获得额外利益,这对交付了对价的持票人而言,有失公平。票据法基于对票据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同样予以维护的公平理念,为实现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第二次平衡,给权利人的利益损失以最后补救,故设立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各国的规定基本相同:如日本《汇票本票法》规定,“汇票、本票的权利虽因手续欠缺或时效而消灭时,持票人仍可请求发票人、承兑人或背书人在其现受利益限度内予以偿还(第85条)。我国台湾票据法规定,“票据上之债权,虽依本法因时效或手续之欠缺而消灭,执票人对于发票人和承兑人,于其所受利益之限度,得请求偿还”(第22条第四款)。德国票据法同样确认发票人或承兑人因时效消灭和权利人怠于处理与权利有关的事宜而得利应予偿还。所不同的是将出票人或承兑人因此所获之利益规定为不当得利。根据一般法理和我国实际,我国票据法理应确立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 ????二、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几个基本问题探究 ????1.利益偿还请求权属何种性质的权利。利益偿还请求权性质如何?学理上有不同认识,归纳起来有四种不同观点。(注:参见梁宇贤:《票据法理论与实用(上)》第379~380页,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0年4月初版。柯宪荣:《票据法精论》第104~105页,李健出版社印行,1991年6月初版。张龙文:《票据法实务研究》第31~32页,汉林出版社,19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