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望岳》 杜 甫
《观沧海》 曹 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 / 落尽/子规啼,
闻道 / 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家作品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
写作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雄溪辰溪等五溪。
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 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
蜀王杜宇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晚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乃使其相鳖灵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疏导宣泄,水患遂平,蜀民安处。杜宇感其治水之功,让帝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杜宇退而隐居西山,传说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分析:此二句抒情。寄心,让李白与明月融为一体,明月已成了李白的化身,形影相随送朋友,通过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风一直到夜郎以西那遥远的西南边地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明月:思念
杨花:漂泊不定
子规:离别愁绪
柳枝:依依惜别
猿猴:哀伤,凄厉
鸿雁:思归,思亲
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杨花、子规、明月、风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
主题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切和同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
温故而知新
写作背景
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飞来 /山上/千寻塔,
闻说 / 鸡鸣/见日升。
不畏 / 浮云/遮望眼,
自 缘 / 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很高很高
听说在上面可以听到天鸡报晓,看见太阳初升景色
分析: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远望的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
诗歌主题
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