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西撒哈拉的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西撒哈拉的毛

寻找西撒哈拉的三毛 2014.09.03?978?南都周刊2014年度第32期?0条?推荐[0] 行走在三毛笔下的这座撒哈拉之城,在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的纪念邮局里,寄个邮件,就像三毛那时寄稿件一样。 文/图_霍亮子 三毛笔下的“阿雍(阿尤恩)”,是非洲争议地区西撒哈拉的首府,摩洛哥为了巩固占领,对基础建设大力投入,让阿雍比临近的几个摩洛哥城市都更繁荣。一点都不像一个沙漠中的孤城。这是小镇塔法亚街景。 近阿雍(Laayoune)的时候,大地一片黑暗。大巴车里也黑暗。只有七个乘客的巴士车已经行驶了九个小时。所有人都静默,只有收音机除外。 一个男人声嘶力竭地呼号,好一会,才听出来是一场紧要的球赛正在进行,我怀疑解说员并没有真的在解说赛况,而是完全沉浸在球迷的角色里,赞美、祈祷、诅咒,不断重复着感叹词,“安拉—安拉—安拉—”(“真主”),又忽然一声长啸,带着几分痛苦又舒爽的,全场喧哗,“handulila,handulila,handulila—”(“感谢真主”),我知道,摩洛哥队进球了。 地平线上跃出一轮金黄色的月亮,太大又太黄,上缘有半圈微红,城市的灯光在黑暗中浮动,越来越明晰,在最后一次停车检查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阿雍。 撒哈拉的故事 四十年前,台湾女子Echo,乘飞机经由加纳利群岛来到阿雍,她在这里结婚、生活、交朋友、旅行,用“三毛”的笔名写作,给华人世界带来“撒哈拉的故事”。 到阿雍的时候,我已经在摩洛哥旅行了两个月,去过了所有的旅游城市,走过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岸线,但没有一个人建议我去西撒哈拉,那儿没有知名的景观,处于剑拔弩张的停战状态,并不是适宜的旅游地。 三毛到达西撒的时候,正是西班牙九十年殖民期的末尾,1975年摩洛哥出兵逼退西班牙,把西撒变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西撒人的沙漠游击队波利萨里奥得到阿尔及利亚的支持,跟摩洛哥占领军武装冲突不断。直到1991年,在联合国调停下,双方终于同意停火,但计划中的全民公决直到现在都没能举行。在摩洛哥的地图上,西撒哈拉只是它的一个省。狭长的西撒紧邻大西洋,是沙漠与大洋交接的地方。我和同伴从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飞到西撒南部城市达赫拉,再乘坐长途巴士北上538公里,到达西撒首府阿雍,就是想看看大漠黄沙与碧海蓝天交织在一起的风景。 其实并没有什么风景。 虽然海岸线近在咫尺,但大部分时间并不能看到海。沙漠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散落着一丛丛的耐旱植物,偶尔有几只单峰的骆驼被巴士惊扰,从公路边跑开。有时会突然冒出几间低矮破旧的房屋,也有一两个冲浪的游客。大部分时候,只有随着日光颜色变化的戈壁,和破开戈壁的一条狭窄的、双向车道的公路。唯一的调味品是检查站。从达赫拉到阿雍,一共有9个检查站;有时候是全体乘客接受检察,有时候军警会挥挥手放巴士过去;有时候是抽检,作为一望即知的外国人,我和同伴两个是重点盘查对象,“你从哪里来”、“做什么”、“要到哪儿去?”同伴是在摩洛哥工作的志愿者,这身份十分敏感,国际社会时常因为西撒的人权问题向摩洛哥发难,后来我们才知道,就在一周前,阿雍还有过西撒人的游行,抗议摩洛哥政府的不公待遇,示威者与军警冲突,有人被捕,有人受伤。 最长的一次盘查,耽搁了半小时,车上的乘客面无表情地等待着,没有抱怨,习以为常。这盘问一部分是为安全考量,有时也出于无事生非的好奇心。“你们去过很多国家啊,”一位上车检查的警察问,面带着军警中罕见的微笑,“你做什么工作?结婚了吗?有孩子?”“欢迎来到摩洛哥!” 撒哈拉威和军人们 阿雍城的巴士站非常热闹,我站在路口看路牌,寻找旅行书中推荐的酒店。几个女孩子嬉笑着走过来,典型的撒哈拉人打扮,用一条长而艳丽的纱巾裹住全身,松松地搭在头上,故意露出一绺头发来,那纱巾时而跌落,时而松垮,女孩们时常整理衣衫的举止,又流露出一种风情来;而北部的摩洛哥女孩,头巾是单独一条,严密地包裹在头上。 女孩子们注视着我们,议论着什么,其中一个故意落在后面,也站在街口仰看路牌,学着我的模样摇头晃脑,她的同伴们哈哈大笑起来,女孩子也笑着跑开了。我知道,亚洲人的面孔在这里是多么稀有,我之于她们的异国情调,一点不亚于她们之于我。这些女孩只有十多岁,她们生活在摩洛哥治下的西撒,装饰时髦,无忧无虑。三毛叫她们“撒哈拉威”,这是sahrawi的音译,就是撒哈拉人的意思。 街上时而可见有UN标志的汽车,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长期驻扎让阿雍有了一种另类的国际化;摩洛哥为了巩固占领,对基础建设大力投入,让阿雍比临近的几个摩洛哥城市都更繁荣。一点都不像一个沙漠中的孤城。消费自然也是不低的,我在SaharaLine旅馆的前台询问房间的价格,“400迪拉姆,不包括早餐”。在大多数的摩洛哥城市,两三百迪拉姆足以得到同样的待遇。我上楼查看房间,忽听两人边说英语边走下来,其中一位是黑皮肤的非洲人,另一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