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魏 晋 南北朝 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 魏 晋 南北朝 隋.doc

二 魏 晋 南北朝 隋 器型与工艺:瓷壶 瓶 瓷尊 白瓷 魏晋时期,由于茶饼的广泛使用,又出现了炙茶、研磨的工具,茶具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中国陶瓷茶具的演变和陶瓷生产的发展是直接相关的。古代的缶是用陶土制成的瓦器,最早用来盛酒、饮茶,又作为一种乐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瓷”字,最早出现于魏晋的文献,瓷茶具也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宜兴周墓墩两次出土大量青瓷器具,从墓砖文字考证,说明宜兴在汉魏六朝就烧造过美丽的青瓷器。晋朝杜育写的“荈赋”中有“器择陶简,出自东隅”的诗句。东隅即当时越地(浙江),也是全国烧造青瓷的著名地方。这时茶具的装饰,最流行的壶式是一种鸡头壶。所以从晋一直到隋,茶壶的流子(嘴)都从鸡头状。白瓷的创烧是在六朝。可能是由于佛教的影响,六朝开始出现用莲花装饰的瓷器,特别是南方烧制的青瓷茶具,基本上都是茶瓣纹饰。 一、白瓷:白瓷在南北明時已開始生産,面真正成熟的白瓷直到隋代才出現。中國白瓷最早産生於北方地區,特別是河北和河南兩地,南方的白瓷經比北方晚近300年。河北內丘邢窯的隋代窯址是目前發現最早製造白瓷的地方。 白瓷在隋朝的生産相當普遍,它是在青瓷的基礎上出現的,是在含鐵量最低的瓷胎上塗以透明或乳濁的高溫釉而燒成。工匠們的技藝這時有了很大進步,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掌握了三氧化二鐵的呈色規律,然後有意降低釉中的氧化鐵的含量,最終製成了白瓷。繼隋代白瓷之後,唐代邢窯、宋代定窯、景德鎮窯和明德化窯等都以生産白瓷而聞名,生産的邢瓷、卵白釉瓷、甜白瓷、象牙白等白瓷在中國陶瓷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同時,白瓷也爲青花和彩瓷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如北齊武平六年(575年)河南安陽範粹墓,隋開皇十五年(595年)征虜將軍張盛墓、大業四年(608年)周宣帝外孫女李靜訓墓、大業六年(610年)金紫光祿大夫姬威墓等。1982年,內丘與臨城交界的賈村隋代白瓷窯址等出土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白瓷,儘管其中有些屬於早期的白瓷,還有點白中帶青,但其後就無可爭辯的是正宗白瓷了。 在李靜訓墓出土的白瓷中???龍柄雙連瓶和龍柄雞首壺堪稱精品。龍柄雞首壺這一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青瓷傳統造型,這次以白瓷的全新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而龍首雙連瓶更是造型別致。 白瓷龍首雙身壺(隋) 规格: 高18.6cm 口徑4.5cm 底徑4.5cm 二、盞托:盞托在東晉、南北朝已有製作,以青釉製品爲多。至唐代,瑚著飲茶風氣大盛,其産品也多起來,南方越窯、北方耀州窯均有出產。這裏展示的是陝西銅川耀州窯的製品。 據北宋碑文記載,耀州“居人以陶器爲利,賴以謀生”,産品“方圓大小,皆中規矩”,“擊其聲,鏗鏗如也;視其色,溫溫如也。”所以耀州瓷在當時就得到很高的評價。 五代時期,是耀州窯的成熟期,由唐代多種産品的燒制轉而以青瓷燒制爲主並漸趨成熟。這時的産品,以精巧秀美來形容並非過譽。儘管其青色不一,或天青或碧綠,或淡青或青黃,但都透著純淨、溫潤、雅臻的神韻。裝飾手法上,有單線劃花、模制貼花、剔雕花紋等,顯得既精巧而不煩瑣。 這件盞托,著色淡雅,鏤空、貼花等裝飾使其更具特色。 青釉貼花鳳紋鏤孔盞托 (五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