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级学校运动场地设备调查研究-真理大学.doc

我国各级学校运动场地设备调查研究-真理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8 PAGE 17 我國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備調查研究 黃昭龍/國立體育學院研究生 鄭俊傑/真理大學副教授 第一章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教育部日前公佈一項我國學生之體適能與國際間之比較資料,整體而言我國中、小學生之心肺耐力、肌力及爆發力,都不如中國大陸、日本之同齡學生,其中尤以心肺耐力差距最大。例如我國男學生1,600公尺競賽,平均速度比日本學生慢100秒,而女學生800公尺競賽,則比中國大陸、日本的女學生慢40秒(聯合報,民93)。又根據教育部民國八十七年及八十八年針對我國各級學校學生的體適能檢測結果,發現15%至20%的國小學童體重超重,全台合計六十萬名「小胖子」;而大專生之心肺耐力整體也不如高中生,且身體質量指數於二十三歲時明顯增加。而在運動比率中,大專生規律運動人口僅佔17.9%。因此,如何提升各級學校學生之體適能及健康水準,作為提供現代化國家優質生活的真實內涵,應是我國教育政策施政要項之一。 葉憲清(民78)指出,體育教學的七大要素:學生、教材、教師、學習分組、教學計劃、場地設備、教學目標。其中教材主指學生學習體育的內容,而學校運動場地設備更是學生學習教材的必要條件。邱金松(民65)也提到,學校運動場地、設備、器材充實與否,是決定體育課程中所訂的教材能否有效的進行教學的關鍵所在。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的進行以及教學的效果都和場地設備的有無、多寡、品質優劣有絕對的相關,而且體育課程之學習因為有大肢體的身體活動,故其受場地設備的限制,絕對大於其他學習科目。由此可知,場地、設備品質之良窳及數量多寡,足以影響體育教學品質、教學成效及學生學習動機與表現。 故在90年1月教育部開始推動「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而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則在91年8月推動「海洋運動發展計畫」。前者以養成學生親水能力及游泳運動習慣,並豐富其休閒運動內涵為目標,自實施以來,已使學生族群的游泳能力大幅增加,國內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數顯著的減少;而後者則以開拓諸多類型之海洋運動、豐富民眾的休閒活動為宗旨。由前述可知,水域運動的參與宜具備游泳的基礎能力,而各級學校的運動設施(游泳池等)是否能支援?這些相關處對於上述二項計畫的成敗有莫大的關係,由此可知,體育計畫的推廣與實際場館、設施的搭配,往往決定其成效。 場地、設備為學校體育教學不可缺乏要素之一,教育部曾於民國七十年修訂公佈「國民小學設備標準」,其中對於「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標準」和「體育科設備標準」有明確的規定,作為學校充實、改善運動場地及設備之依據。我國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備是否充足?是否符合教育部部頒規定的標準?基於落實學校體育教學,發展學校體育功能,著實有研究的必要。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動機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下列各點: 一、瞭解我國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備的種類、數量等現況。 二、比較我國不同之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備的種類、數量等現況。 三、瞭解我國各級學校游泳池的種類、數量等現況。 四、分析我國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備現況調查,了解目前我國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備面臨之發展瓶頸及未來發展方向。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我國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備設置現況為何? 二、我國不同之各級學校運動場地、設備設置是否充足? 三、我國各級學校游泳池的種類、數量等現況為何? 四、現階段我國各級學校運動設施面臨之發展瓶頸及其未來發展方向為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運動設施 一、學校運動設施的意義及特性 運動場地是專供運動使用的場所,它可以是室內的,也可以是室外的。黃金柱(民82)認為:運動場地設施泛指提供民眾和師生從事體育、運動、休閒、舞蹈、健康與適能和運動比賽等的室內、外體育館或運動場地,以及休閒運動或健康與適能設施或場地等。所謂學校運動場地設備是指學校體育課教學所需要的場地、設備、器材。 邱金松(民81)指出學校運動設施可由其活動領域、經營性質、設置目的、使用年齡層、生活圈等加以分類,而綜合其使用性質可區分為下列兩種特性: (一)主體的運動設施:利用設施本身功能吸引民眾參加體育活動的設施,其主要訴求為合乎民眾的需要,並成為經常性活動使用。例如社區球場、運動公園、學校開放之場地等;常態性的職業比賽亦包含於此種設施特性。 (二)非主體的運動設施:為迎合運動競賽而設置的設施,例如奧運、區運場地等,此類設施於競賽後,常面臨如何開放供民眾利用之議題,以達永續經營之條件。目前國內公立的大型體育設施多數為此類型,如何轉型為主體的運動設施,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課題。 二、學校運動設施的效能 蔡長啟(民72)指出,興建運動場地應注重四種服務。亦即: (一)提供運動環境的服務(area service):運動場地有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