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浯屿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分之一浯屿岛.doc

三分之一浯屿岛      一日游路线   和平码头 → 浯屿旅游码头 → 后江沙滩 → 渔民活动中心 → 浯屿供销社 → 大会堂织网厂 → 中街 → 天妃宫妈祖庙 → 滨海路―浯屿旅游码头 → 浯屿海上牧场 →和平码头   中国第一渔村   早晨九点半,在厦门和平码头登上去往浯屿岛的波赛东号客船,拂面而过的是夏日海滨城市潮热的气息。透过船舱的窗户往外望去,海面闪烁着金黄光芒,波光粼粼,好不耀眼,偶可见船只于不远处如默剧般漂浮而过,与更远方的天际线为背景,拼接成一幅写意的海上行旅图。 旅客可以乘坐华方木船体验“海上渔排生态游”。   一路途经鼓浪屿、小金门等岛屿,船行约45分钟后,规模不小的渔排在眼前不断掠过,待船身在水波晃动中缓缓靠岸,便已顺利抵达漳州龙海的浯屿岛。初登浯屿岛,站在岸上环视周围,码头边停靠着数艘船舶,有正在上下客的小舢板,有载运货物往来的货船,还有专门为岛上居民输送生活所需淡水的水船。岸上格外醒目的“中国第一渔村”宣传字样引人好奇。   沿着码头的岸边往中街方向步行,一间间生活杂货铺比邻而聚,沿袭旧时风格,偶能瞅见铺子里三两岛民正闲话家常。随着人流继续前行,一栋栋住宅楼比肩而建,多是四五层的独栋楼房,与街边老铺形成反差。如果不是随行带路人李珏的解说,此番村景实在与心中渔村的传统形象格格不入。作为浯屿岛上唯一的渔村,浯屿村所在区域仅占海岛的三分之一,然而这“三分之一”却拥有全国最大的远洋捕鱼船队,数量竟达500多艘。如此大规模的船队非一蹴而就。1984年,全村受益于改革开放热潮,岛上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制”“集体财产投标下放”,掀起了“合股热”“造船热”。有了政策红利,浯屿村人在远洋捕鱼这个行当上更是投入,目前岛上拥有11座造船厂。 在浯屿岛,除织网、补网外,造船、修船、制冰、船只保养、渔排养殖等一系列与渔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也都一并成为岛上重要的经济命脉,使得浯屿这座“中国最大渔村”可以名副其实。目前,岛上有11座造船厂。   因这里是纯粹的渔村,如果不担心迷路,随性钻进巷道,不时便可见妇女同胞们围坐一起专注织网。浯屿岛最有趣的一幕,要属村里的“人民大会堂”。这座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式建筑在大门之上还挂着昔日“军民文化娱乐中心”的老招牌,登门入内,满眼惊喜。偌大一个礼堂,许多面容姣好、肤白体瘦的年轻女子,动作纯熟地织网,有说有笑。地上堆着数不清的墨绿色渔网,旁边摆放着颜色鲜艳的织网工具,角落里五六台风扇一并四面翻转,风吹网动,毫不停歇。整个渔村500多艘远洋渔船的长期作业有赖于这一繁琐工序的有效供给。除织网、补网外,造船、修船、制冰、船只保养、渔排养殖等一系列与渔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也一并成为岛上重要的经济命脉。 到浯屿最不可错过的就是当地的海鲜,深海野生的石斑,黑鲷鱼,鱿鱼和各种贝类,都值得一尝。逛完岛,还可以带上本地特产的干货回家炖汤,味道鲜甜。   每年六七月的休渔期,浯屿村的女人比往常更加忙碌,造船、修船等配套作业也紧锣密鼓有序跟进。一到八月休渔期结束,村中青壮年男子整装待发,浩浩荡荡地开启数月远洋捕鱼的日子。对于真正有海上作业经历的浯屿人而言,出海并无浪漫可述。远洋出海,周期长,工作力度大,危险系数高,再加上全球海洋资源紧缩,捕鱼作业并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好赚,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岛民,不再以远洋捕鱼作为唯一生计。村委也开始学习转变产业思路,期望在渔业之外有所突破,思考如何在现有产业之上良性开发海上产业生态,转型休闲渔村产业,既保护海岛生态,改善居住环境,又能提供渔村之乐,让更多人发现浯屿岛独特之美。如今从岛上到海上,有兴趣的旅人已可以搭乘小舢板到附近海域体验海上牧场等项目。 专门为岛上居民输送生活所需淡水的水船。 村里这一幕幕织网、补网的场景,看着规模不小。   百年浯屿,风土小岛   三四十年前同样是“靠海而居,以渔为生”的浯屿村,在很多老渔民的记忆里还是一座风雨浪尖上的“苦岛”。一方面村庄作为海防前线承担着生活与生计上的诸多限制;另一方面是交通不便所带来的生活资源匮乏。如今,苦岛化身“中国第一渔村”,令很多老人难以想象。 ?海上牧场|以“了解海洋生态,领略海上风光、品尝在地海鲜、体验渔牧生活”为主题的海上休闲旅游景区,利用当地渔民海上网箱养殖的传统渔排,改造成海上餐厅,在此可吃到当季海味,也可体验渔排海钓乐趣。   在渔村,无论老少,都能说出浯屿所在的确切经纬度。而东经118.08°,北纬24.20°之外,面积0.96平方千米的岛屿上,三分之二区域为军管区的话题,也是最常听到的闲谈。   深谙浯屿历史的蔡福乐先生,是岛上唯一的学校――浯屿小学的退休高级教师,被当地人称为“活历史”,操着一口闽南普通话。据他介绍,浯屿岛旧时归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自古是海防要地,明清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