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技能鉴定安全评价师三级专业能力;内容;内容;内容;主要内容;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三)关于危化企业防护距离国内目前现状
目前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中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防护距离的概念主要有消防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防火间距和卫生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但由于制定的目的不同,实践发现在预防重特大事故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防火间距主要是针对非爆炸性的火灾事故,以火灾预防和火灾初期扑救为目的来设定,不考虑危险物质泄漏后的毒性危害。其主要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规定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防火间距一般不超过120米。;卫生防护距离是从保障公众健康的角度设定的,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从车间或生产、储存单元的边界扩散至居住区范围内(对其他公共设施或民用建筑无要求),达到限制浓度的最小距离。其主要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GB8195-2011)规定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不超过1200米。
;(四)可接受风险标准制定的意义
《可接受风险标准》中明确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以下简称危化装置)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设定的缓冲距离作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同时,针对重点监管、爆炸品和非重点监管三类危化装置分别研究提出定量风险评价法、后果计算法和危险指数法三种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用于危险化学品新建企业选址、高风险企业搬迁和化工园区规划布局时,更为科学、合理。;二、《可接受风险标准》适用范围;;不可接受区:指风险不能被接受。
可接受区:指风险可以被接受,无需采取安全改进措施。
尽可能降低区:指需要尽可能采取安全措施,降低风险。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险源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
风险可接受标准是针对人员安全而设定,根据不同防护目标处人群的疏散难易将防护目标分为低密度、高密度和特殊高密度三类场所,分别制定相应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将老人、儿童、病人等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特定脆弱性人群作为敏感目标优先考虑,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可接受风险标准。;
(二)遵循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我国新建装置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在现有公布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由于我国现有在役危化装置较多,并综合考虑其工艺技术、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历史客观原因,《可接受风险标准》对在役装置设定的风险标准比新建装置相对宽松。;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三)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系
例如100年发生1次死亡100人的事故和100年发生100次1人死亡的事故的个人风险相同,但我们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避免1次死亡100人的事故发生,因此对危险源周边的人口密集区域需要从社会风险的角度提出补充要求。;六、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荐方法;(一)事故后果计算法;计算步骤:
1确定最严重事故情景
2计算事故后果
3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一)事故后果计算法;2.计算事故后果
最严重事故情景下距爆炸点中心某距离处的冲击波超压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ΔP——空气冲击波超压值,单位为105 帕斯卡(Pa);
Q——一次爆炸的梯恩梯(TNT)炸药当量,根据计算药量折算,单位为千克(kg);
R——爆炸点距防护目标的距离,单位为米(m)。;3.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根据空气冲击波超压的安全允许强度(一般取ΔP=0.02×105Pa;可以影响建筑物玻璃破损的强度),通过计算得出生产、储存装置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以可接受风险标准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一)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选用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1.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
2.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
3.构成重大危险源,且涉及毒性气体的。;(一)适用范围。
但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第九条规定的情形,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的风险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