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瑰宝十大非遗技艺 惊艳2015上海民博会.docVIP

云南瑰宝十大非遗技艺 惊艳2015上海民博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瑰宝十大非遗技艺 惊艳2015上海民博会.doc

云南瑰宝十大非遗技艺 惊艳2015上海民博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民族自身拥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创造力。云南民族文化繁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上海民博会现场,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和观众互动体验,吸引了众多人气。   贝叶经制作   ――刻在树叶上的文化   掩映于热带自然景观的佛寺建筑特色、凝刻着古老经文的贝叶经、身着黄袍的僧人、与傣族村寨社区生活融于一体的佛教信仰等非物质文化特征,迥异于国内其他地方的浓郁的地域特色,宗教信仰融于世俗生活的人文风情,无不让人心驰神往而又可亲近感触。而“贝叶经”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地区文化的主要载体。傣族贝叶经除了记载佛教经典外,还囊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哲学、法律、医药、科技等诸多内容,是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在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着重要作用,被视为宝贵财富。傣族佛寺里一般都专门设有藏经阁保存贝叶经。因此云南贝叶经便是傣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之一,被称为“刻在树叶上的傣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   根据现存的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和考证,用贝叶抄写经文,起源于印度。用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贝叶上的贝叶经是“贝叶文化”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是“贝叶文化”的主要载体,甚至,可以说是傣族文化的根。大量的佛经故事、佛教经典、傣族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医药医方、天文历法、法规法典等都是记载在贝叶经里。傣族利用贝叶保存和发展了他们的文化,今天,各处佛寺还沿用古老万法制作贝叶经。   傣族织锦   ――经纬之间的韵律   云南傣锦,是一种以丝线、毛缘棉线、麻线、暗纶线、金丝线等材料为原料,采用傣族传统的木架织机手工操作,经提花、织造等工艺形式制作成的长条形织锦物,是云南的傣族人民从事宗教活动和美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其傣锦幅宽一般为20-60厘米不等,长短不一。因其花纹绚丽多彩,形象生动、变化多端、呈立体形,在云南少数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   云南傣锦主要流传和盛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以及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傣族较聚居的区域。传统的云南傣锦按构成形式和材料主要有两种,即西双版纳傣锦和德宏傣锦。西双版纳傣锦以白色为底,用红色和黑色纬线织成花纹,傣锦线条宽窄有致,形体夸张简练,图案较为规律化,具有粗犷的质朴感和浓厚的装饰?陛:而德宏傣锦色调较为浓重,常用黑、红、翠绿、黄、蓝等浓艳色彩的丝线和棉线掺用金丝锦线织制,图案以菱形、方形、六角形及回形纹等几何形状为主,其织锦鲜艳夺目,结构严谨,纹饰古雅,尤显华丽。云南傣锦历史悠久风格古朴,以其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调鲜艳、坚牢耐用和富有民族特色而著称。据有关史学家考证,傣锦在汉代史籍中就有记载,到唐、宋时期已基本形成一定规模。南诏时期,地方官员把傣锦作为上贡朝廷的礼品,被王公贵族视为珍品。   鹤庆银器   ――小锤敲过千年   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制作源于唐朝的南诏国时期,千年前,这里的银匠们沿着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西突北进,在东南亚、西域、藏文化区、汉文化区留下了密密匝匝的脚印,鹤庆新华银器由此蜚声。明代开始,这些“走夷方”的银匠开始在自己的家新华村建立起作坊,用茶马古道之便,借马帮之手,让新华银器遍布周边各地。   如今的新华村,随着一系列沉淀了千年技艺的工艺美术大师的出现,在银器的美名之下,成功摘下4A级景区桂冠。新时代的新华村银器,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依托古老的手工技艺,以市场需求为供应点,种类不断得以扩展。新华村银器以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根据所需制品形态、规格,加工制成壶、九龙杯、鹤阳八景酒具、手镯、戒指、项链、耳环等工艺品。产品远销各省市以及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深受消费者喜爱。   千年传承与时代创造的有机结合,使民族民间工艺产业从副业发展转变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日俱增的主业。目前已新华村已形成“一户一品,前店后坊”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   剑川木雕   ――凿子下攀龙附凤   提起剑川,人们就会想到久负盛名剑川木雕,剑川木雕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青睐。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昆明金马碧鸡坊、圆通寺、建水孔庙、香格里拉松赞林寺等不少著名古建筑上的木雕装饰便是剑川木雕的经典之作。   改革开放后,剑川木雕更是如鱼得水,木雕工艺不断传承创新,圆雕、透雕、镂空雕、浮雕等十多种技艺让人眼花缭乱,一大批木雕企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