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土坝松散层劈裂式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doc

土坝松散层劈裂式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坝松散层劈裂式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doc

土坝松散层劈裂式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土坝坝体及坝基松散层采用劈裂式灌浆防渗,由于使用护壁套管的长短不同,导致了帷幕形态、劈裂点及劈裂压力等的不同。本文从其不同点及相同点两方面作较深入的探讨,并根据应用工程的检查孔泥墙结石特征得出:随着灌段的深入,采用延长套管封隔的方法,也就是说套管下到灌段顶部的劈裂灌浆施工工艺是可行的、有效的。 ? 关键词:劈裂式灌浆,土坝 ? 1前言 ? 土坝采用劈裂式灌浆来防渗帷幕,达到减少或降低渗漏量及湿陷加固坝体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已经在很多病险水库、堤防工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并获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该技术已日趋完善。该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首先由山东水利科学研究所根据水力劈裂原理发展起来的,至今其理论早已形成指导全国性的规范性文件或规范。但随着灌浆施工实践的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在生产中已发展出不同于以往灌浆施工工艺的新技术—随着灌段的深入,采用延长套管封隔法,即段顶封闭段底注浆法。现就该技术作一介绍,以供探讨。 ? 2灌浆施工的不同点分析 ? 2.1护壁套管 ? 由土坝灌浆规范SD266-88可知:护壁套管长度一般在3~5m左右,有的甚至更短(在1.0m左右),由此形成孔底(或段底)注浆、孔口封闭的灌浆工艺。而作为不同于此的灌浆方法是:护壁套管是随着试段的增加而延长,也就是说在用非灌浆段的套管或稍长一些的套管作为第一灌段的施工护壁管外,随着灌浆段的递增,套管是增加延长的,即灌浆结束第一段待凝扫孔后接着延长套管至第一段底部,接着钻下一段再灌浆,如此反复,直至终孔段。当终孔段灌浆结束,一般待凝2天之后,为提高灌浆质量,从下至上再次进行灌浆,其灌浆方法是:起拔相对应灌段套管的长度后,再次灌浆,其灌浆量记入相应的灌段内。灌浆工艺为:钻孔→下套管→灌浆→待凝后扫孔→延长套管→钻孔→灌浆→终孔段结束、待凝→拔套管→灌浆→全孔结束、封孔。 ? 2.2劈裂点及压力 ? 在相同的条件下,以往灌浆工艺的劈裂点首先是孔内坝体土抗拉强度最小的点或者坝体内的弱应力分布点,其位置一般在大坝的中部或中上部,灌浆时其劈裂压力一般较小一些(0.5~2.5Kg/cm2),有的坝体甚至只需要浆液自重压力就足以劈开坝体(孔口压力为0)。而采用随着灌段的深入及套管增加的施工方法,劈裂点就出现较多处,也就是说每一灌段至少都会出现一处劈裂,且其劈裂压力一般较大,压力随着灌段的增加呈增大,由于灌浆段埋深不同,有时可达6~8Kg/cm2甚至10Kg/cm2时才能形成坝体的有效劈裂,这对病险土坝或堤防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是补充坝体应力不足的有效措施。 ? 2.3帷幕浆体形态 ? 采用以往灌浆工艺施工的幕体形态为:上部幕体宽厚、中部渐变窄小、下部形成脉线甚至没有,且一般形成一条主浆脉(宽0.5~50mm),有时会出现2~3条副浆脉(宽2~7mm)。而采用套管下到灌段顶部的方法时,其幕体一般形成一条主浆脉、且较为均匀(大多在15~70mm),有时为上部相对窄小、中部渐变宽厚、下部宽厚,有时也会出现3~4条副浆脉(宽5~8mm),这对坝体与坝基接触带存在渗漏的病险土坝来说,无疑是有利的、且十分有效,耐久性也较以往的长些。 ? 3灌浆施工的相同点分析 ? 3.1灌浆劈裂压力 ? 由土坝灌浆规范SD266-88及灌浆施工不同点的分析可知,尽管护壁套管的长短不同,其坝体的劈裂均需一定的压力(只是压力的大小不同),压力来自灌浆机施加及浆液自重两部分。当灌浆压力大于坝体内或灌段内的小主应力和抗拉强度之和时,坝体随即被劈裂,至此浆液除了充填缝隙外,还有一部分继续在压力的驱使下进行劈裂、扩张或延续。此过程一直延续到停灌为止或者说灌浆形成的综合压力小于坝体应力时为止。 ? 3.2灌浆机理 ? 3.2.1浆坝互压作用机理 ? 不管采用“孔口封闭、孔底(段底)注浆”方法,还是采用“段顶封闭、段底注浆”方法,灌浆过程中,在灌浆压力的作用下,坝体被劈裂,形成浆液充填挤压坝体;灌段灌浆结束后,孔口压力减弱至无,孔隙压力仅为浆液自重压力,且其压力逐渐变小。这一过程中,在灌浆压力减小到小于坝体应力时,坝体就形成反压浆液的过程,由于灌浆次数的增加,从而形成如此反复的浆坝互压过程,迫使浆液尽快析水固结发挥防渗作用、使坝体得到湿陷变形且补充应力不足达到变形稳定的另一目的。 1 / 1 1 / 1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