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韩国“恨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识韩国“恨文化”.doc

初识韩国“恨文化”   第一次听到“恨文化”这个名词,还是在一次在有韩中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上,席间一位中国学者提到,一次他和韩国学生们去欣赏韩国的传统音乐――清唱,感觉其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感,思索及疑惑间,韩国学生对他说,老师,这里面表达的主要是一种“恨”的情感和情绪:是我们韩国 “恨文化”的一种体现。见老师不解,学生解释道,这里所说的“恨”,不是仇恨,也不是一种单一的感情,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感,就像西方人所说的“XX情结”;有人说我们韩民族是一个多“恨”的民族,而韩国的文化则是“恨文化”,但这个“恨”有仇恨的意思,但又不完全是仇恨的“恨”,而是对无法实现的梦想的憧憬和惆怅等复杂的情感,《阿里郎》就是“恨文化”的典型代表 ―― 说不出的悲壮,伴随着泪水,回不了的家乡,未能实现的理想,无悔的恨,永不放弃的感情,这里面表达的是韩民族的一种生命美感……这解释的跳跃性很大,虽然听得有点似懂非懂,但打那儿以后,头脑里就有了“恨文化”这一概念。而出于对概念的敏感和好奇,也就很想把它搞清楚,究竟什么是韩国的“恨文化”,于是也就处处留心。   美国学者小拉什?多兹著有《仇恨的本质》,其云:   “仇恨,是人类头脑中的核武器。一旦引爆,它可以将社会秩序炸得四分五裂,把国家推向战争的深渊,使民族陷入仇杀。仇恨,摧毁了各种人际关系,使原本相亲互爱的人们彼此交恶,暴力以对,甚至发生蓄意的谋杀。仇恨产生的冲击波将使人类的文明和宽容一扫而尽。它刺激个人去追逐残暴之举,使人们分门别派,彼此争斗,陷入凶恶殊死的对抗之中。仇恨,使工作环境散发着仇恨的气焰;仇恨,扭曲着孩子们的心灵――年幼的他们对仇恨的毁灭性影响毫无防备;更可怕的是,这种褊狭的诱导使仇恨一代一代得以重生。仇恨,吞噬着我们的健康,使我们的心脏感到紧张,血压升高,使我们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使我们的大脑受到破坏。而自憎则使人们不觉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剥夺了生活的乐趣,导致心理抑郁甚至自杀行为。”   虽说“仇恨”不是“恨文化”的全部和本质,但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理解“恨文化”的第一步。韩民族的生存环境险恶,历史上饱受占领、同化、战乱之苦,尤其是近代日本的占领和国家南北分裂,成为其心理精神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养成了一种尚强悍、有血性、易激动、多抗议的民性,试看――反日、反美、反新政,韩国一直是片抗议的热土。据称,韩国每年平均发生抗议示威11000次,大规模出动防暴警察85次。屈辱的殖民史,强烈的危机感,造就了“愤怒的韩国人”。   韩国学者金烈圭在《恨脉怨流》中指出,“恨”不是个别人的情感体验,而是整个韩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蓄极积久的一种大众化的社会风尚和伦理观念,它在这一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具有所有个体都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它超越了个性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韩国人身上,属于一种群体心理。其云:   “韩国无处不有‘恨’。在生活的每一个小巷和角落,在踏访、旅行的每一个路口,在翻阅察看的每一页书页里,在偶然相识的乡村大嫂的身世打令(民谣之一)中,在巫女阿妈妮的成巫经历中,在村妇村老的人生八字故事里,随时随地都能够遇见‘恨’,感受‘恨’。‘恨’似乎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基本情感、基本行为方式。”   另一位韩国作家也曾这样描述道:“如果‘恨’也有颜色,一定就是那种颜色。……那是这块土地、这个国家的颜色。如果谈及‘国色’,那么她必定是黄土的颜色。如果黄土就是悲伤的‘恨’色,那么这块土地上哪一处不是‘恨’的颜色。所有的人都是在这块黄土地上诞生,然后踩着黄土地走过人生,最后又是踩着黄土地返回朱黄色的坟墓。黄土色的‘恨’,是韩国人用生与死调色浸染而成。”   可见,“恨”这一概念具有文化内涵,在韩国社会和民众间十分普及,具有极其广泛的认同度,是渗透于普通民众行为和心理的一种文化现象。当然,愤怒及有指向的仇恨,只是理解韩国“恨文化”的第一个层面,而其深处内涵远远超出了愤怒和仇恨等单一成分。   笔者曾见到这样一条资料,大意如下:一位中国游客在韩国民俗村参观时,随手买了一套三张光盘的《韩国民歌民谣大全》。回家一听,均是高音女声似唱似诵的传统演唱作品。在节奏坚定、击打果敢的震耳鼓点以及近乎于撕裂肺腑的伽??琴伴奏下,唱者扯开嗓子,用尽全力喊出了一个一个的韩国语词汇。这就是他听下来最直接的感受。他问韩国朋友,为何所有的民歌、民谣,好像都是咬牙切齿、充满愤怒的作品呢?为何女性之声竟无一丝阴柔之美,而是充满了强悍和阳刚之气?它们能够体现韩国民族的传统性格么?韩国民族传统性格的核心特征究竟是什么呢?回答是那么地肯定和简练――韩国民歌、民谣确实是韩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们充分地表现出了韩国民族性格的核心特征,那就是,“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