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大铜章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谈“大铜章文化”.doc

初谈“大铜章文化”   提到“大铜章文化”这五个字,使我想起曾任上海市钱币学会名誉理事长的马飞海先生。根据我的回忆,马先生是第一个谈到“大铜章文化”的人。   大约在2002年,为筹备“上海市第二届大铜章收藏展”,马老手里有一枚很别致的外国章,希望参展。我去到他家闲谈中,马老很认真的说:目前国内大铜章的设计、雕刻、制作、收藏都有很大提高与发展。所以你们在设计、收藏、展示大铜章的同时,要研究大铜章的历史、起源、发展、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历史价值……,这就是“大铜章文化”。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今天,马老已把这个课题交给了我们,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大铜章设计师、鉴赏家、收藏家,我们有责任去记录它、研究它、宣传它。   一,寻根探源   古代大花钱   “大铜章”这个名字,简单的翻译就是“直径较大,铜质的纪念章”,是最初造币厂工人师傅在工作时对此类产品的俗称,然而既形象、又容易记,所以就立即流传开来。今天在钱币圈子、收藏圈子里已到了无人不知的程度,有人试图想改一个更科学的名字去与国际接轨,然而至今未找到更为合适的名称。其实“名称”只是一个符号。就跟人名一样,已经叫惯了,要改也难。   要寻“大铜章”的源,我认为它是中国古代花钱(厌胜钱)的延续。在工艺技术上,有所发展,由古代浇铸技术发展为机压。在设计、雕刻与模具制造上增添了计算机技术。然而这仅仅是制作技术上的改变,尺寸、造型、材质等形式上的改变。它的源:“古钱”是不变的。曾任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先生在由上海造币厂钱币研究会编辑的“中国当代大铜章”一书的序言上写道:自古以来“章”和“币”在文化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而有造币厂生产的铜章,与货币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章”是由“币”脱胎出来的,据史载,西汉时已将五株钱作为装饰图文铸在铜器上,又将铸有吉语和纹饰的铜扣佩戴在身上,用以辟邪。这就是后来厌胜钱乃至纪念章的鼻祖。厌胜钱(又称压胜钱、押胜钱,民间俗称花钱)题材非常广泛,如开炉、祝福、辟灾、赏赐、寿庆、镇库、生肖等。虽有钱币形态,但不是货币,不能流通使用。称为“非正用品”,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有不少直径在60毫米以上的,我们称它为“大花线”,这就是今天的“大铜章”。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的铸于太平天国年间的一枚特大花钱(特大铜章),直径335毫米,厚8毫米,可惜仅存半爿残片。   二,历史与发展   到了近代,我国出现过一些较大直径的纪念章(我们今天称它为大铜章),如直径为96毫米紫铜材质的纪念大铜章,正面是卡丁纳斯.塞尔色.康斯坦丁浮雕像,背面为中国北京天坛祈年殿,章上人物是当年罗马教皇派到中国来的使节。收藏界比较熟悉的是“孙中山先生安葬大铜章”,由美国MEDALLIC.ARTCO.N.Y制造,直径76毫米。正面为孙中山先生高浮雕头像,背面是南京中山陵祭堂。这也是中国素材,由当时国外艺术家设计雕刻,国外制造厂出品的大铜章。另外,当时为纪念平海军舰下水,制作了一枚“平海军舰大铜章”,正面是大海与军舰图案,背面为一组文字。设计较简单,雕刻层次也较低,似乎是手雕制模,据说是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另也发现过几枚,一般花纹较浅,设计简单,多为手雕制模作品,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工艺技术水平。   我国现代大铜章的历史,我觉得应该从1979年,张充仁先生亲自设计浮雕并委托上海造币厂制作的“香港东南纺织有限公司大铜章”开始,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造币厂制造并正式对外发行的第一枚大铜章,对中国大铜章的制造与收藏,起到了引导与推动作用。接着上币厂又陆续制造了像鉴真大师、壬戌狗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上币厂建厂三十周年、长城、老寿星、鲁迅等60毫米的大铜章产品。材质从黄铜改为紫铜上色。在花纹层次上,也从浅浮雕发展到中、高浮雕。如果说“李白大铜章”属于高浮雕的试制产品,那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大铜章”则是高浮雕并艺术性较强的成功产品,它对以后大铜章收藏队伍的扩大起了很大作用。1995年在彭连富先生的发起下,上海成立了中国首家民间的大铜章收藏团体“上海大铜章收藏鉴赏沙龙”。以后几年中,无锡、北京、内蒙、河北、浙江等地都先后成立大铜章收藏组织,并开展各种研讨、展示活动。1999年上海举行了“首届大铜章收藏展”,至2012年共举行过四届这种全国性的大铜章收藏展,为弘扬大铜章文化,宣传大铜章历史起了很大作用。无锡、上海、青岛与大连等地还举行过大铜章巡展及地方上的小型展示活动,中国大铜章开始进入活跃期。   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铜章网相继出现,网上销售也改变了原来仅仅在收藏品市场面对面销售的模式。同时也有人看到大铜章不断升温,赶快进来个人投资,成了新型开发商,民间制造厂也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家。在这火热的形势下,大铜章的品种如雨后春笋。有人估计,一年上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