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的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白局的研究综述.doc

南京白局的研究综述   摘要:“白局”是一种在南京地区土生土长、语言感染力强,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民间曲艺艺术。本文根据近20年国内学者关于南京白局的研究成果,对南京白局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评述。   关键词:南京白局 传承保护 研究述评   白局作为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现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它形成于明末云锦织机房,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   对于白局的研究,最早见于吴定元老先生于1996年在《南京史志》上发表的《南京民间说唱艺术──白局》。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南京白局2007年进入江苏省首批非遗保护名录后,南京白局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南京白局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本文根据近20年国内学者关于南京白局的研究成果,对南京白局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发展研究   (一)南京白局的产生   关于南京白局的产生及来源有多种说法:任非易在《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一文中提到“由于织锦的过程十分枯燥,织锦工人们便用哼唱和创作民间小曲的方式来驱赶织造劳动的繁重和单调。”万宝宁的《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中“明代陈大声在《滑稽余韵》中对他们工作时的描写十分生动:‘双臀坐不安,两脚登不办…经各常通夜,抛梭直到晚。’繁重的劳动,恶劣的环境使工人们常在工作时间即兴创作顺口溜,来松弛自己紧张的情绪。”和董志涌在《从南京云锦谈南京白局》提到的“每到春、夏、秋季,在街头巷尾,均能听到云锦工人在劳动之余的歌唱”,都是对南京白局源于“机房生成”的看法。   而潘迎在《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提到:“每逢节日或婚嫁喜庆之事,便邀请工人中唱得较好者‘摆一局’,演唱但不收钱,故此称作白局。”在万宝宁的《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中也有类似记载。薛雷在《南京白局渊源及探微》中对“织工擅唱说”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初是由南京丝织业工人根据当时社会新闻、民间传说连缀演唱的艺术形式。”   在薛雷的《南京白局渊源及探微》中也对“清曲别种说”进行了介绍:“云锦工人们把学会的一些小曲带到了机房……有的甚至专门拜扬州小曲演唱者为师进行学习。”吴歌在《关于本土音乐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以“南京白局”艺术的传承为例》中也提到:“最初是由南京织锦工人用明清俗曲曲牌及民歌小调蝉联说唱的曲艺艺术。”不论是哪种说法南京白局的产生均与云锦纺织工人密不可分,正是他们使得南京白局在明清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   (二)南京白局的兴衰   南京白局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度衰落、兴盛。薛雷的《南京白局的历史与现状》记载:“南京白局曾经历过‘三起三落’。‘三起’分别为太平天国定鼎天京时期,清光绪初期,中蒙贸易之路复通时期。‘三落’分别是曾国荃破天京后,民国初年,‘九?一八’事变后。”文章通过探究南京白局经历“三起三落”的过程,得出了“究其盛衰之由,大抵皆归于社会经济原因。”的结论。潘迎在《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详细论述了丝织业和白局兴衰的关系:“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王公贵族已经消失不见,南京织锦业衰落。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南京丝织品得以远销外蒙古,南京白局也随之兴盛。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丝织业再度遭受打击,白局也再次衰落起来。”王春雩在《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中也详细地探讨了白局三起三落的原因。   徐龙梅在《南京白局的兴衰》中记载了建国后政府对南京白局的抢救过程及文革对白局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总工会主席夏冰流组织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可惜1966年文革开始,白局再度被打入冷宫……80年代初,秦淮区文化馆积极抢救白局这一剧种”。薛雷在《南京白局的历史与现状》也提到:“直到20世纪50年代的中后期,湮没达二三十年的南京白局,才获得了新生。1982年,在‘白局’老艺人的呼吁下,南京白局才首先被南京秦淮区文化馆所重视,随后该馆组织相关人员对南京白局进行了保护性抢救工作。”万宝宁在《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也提到这一点。七百年来,南京白局几度沉浮濒临绝境却每每绝处逢生。   二、音乐形态研究   自南京白局兴起以来,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说唱艺术,它独特的音乐形态也是值得学者们探究的问题。任非易在《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一文中具体描述了南京白局的正规演出形式:“一张八仙桌,摆茶瓶一对,上插鲜花。中陈铜香炉一只,点燃??、速、沉、香。上书‘南京白局’四个大字。”徐龙梅的《南京白局的兴衰》中也介绍了正规化的演出形式:“旧时白局的演出活动一般均在晚上,演唱者和伴奏人员三面围桌而坐”。潘迎在《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提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