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实物看宋代砖雕艺术.docVIP

从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实物看宋代砖雕艺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实物看宋代砖雕艺术.doc

从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实物看宋代砖雕艺术   [摘要]我国砖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富有民族特色,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烙印,承载着各个时代的传统文化。麦积区博物馆现藏有宋代砖雕共64件,这些砖雕均出土自本地宋墓,其风格与宋代绘画相近,形象精美。砖雕制作者以高超的写实技巧和纯熟的刻画刀法,使绘画与雕刻达到了完美与统一,将古秦州砖雕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堪称同类砖雕中的精品。   [关键词]宋代;砖雕;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3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55-02   麦积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东大门”,地处陕、甘、川三省之要冲。宋代,麦积区为秦州辖地,是秦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当时该地域的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产品相对丰富。   我国最早用砖是在战国时代。西汉时,宫室建筑普遍用砖铺地。东汉时,砖在民间已被广泛使用,且成为修建墓室的主要用材。东汉以后的墓砖有花纹砖和索面砖,还有刻印各种图像的砖,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宋代,由于丧葬习俗的改变,以俑随葬的情况大大减少,而作为墓室装饰的砖雕艺术却有了突出的成就。根据对宋墓资料的初步了解,使用砖雕壁画墓的主体正是社会的中下阶层。这批材料着重体现着民间层面的文化艺术和行为观念,对它的解读必将弥补历来对民间层面的社会史、文化史和美术史研究的不足。近年来,各地出土的砖极多,砖上的图像、文字,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艺术都有重要价值。   一、宋代砖雕常用的题材   继汉、唐之后,宋代墓葬装饰发展到又一个高峰,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作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在宋墓墓室中,三面墙壁均以砖雕贴砌而成。麦积区博物馆现藏有宋代砖雕共64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7件,二级有2件,三级6件。这些砖雕出土自本地宋墓,多是民间工匠所为,是大众艺术的代表。宋代墓葬装饰的题材内容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后,墓葬装饰题材的一次总的融合与爆发,其中,许多内容是历代传统墓葬装饰题材与宋代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艺术相结合而衍生出的新样式。   从麦积区馆藏的这些砖雕中可以看出,宋代砖雕常用的题材有花卉,如牡丹花卉图案砖雕;男女侍从,如侍女托盘图砖雕;孝行故事,如闻雷泣墓图砖雕库马图,如侍从牵马图砖雕;乐女,如彩绘乐伎击鼓图砖雕;山水风景,如太阳出海图砖雕启门图,如妇女启门图砖雕;书法,如回字文朱书楷书地券砖;仿门窗图案,如门扇图案砖雕;生活场景,如侍女推磨图砖雕等。这些题材大多寓意吉祥,以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反映家庭生活及世俗观念。这些寓意及相互关系反映了民间信仰及观念,它糅合了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佛教的轮回因果报应观念和民间道教的鬼神观念,体现了一种有别于前代的具有世俗情结与人间情怀的生死观,它对死后世界的具体描绘是宋代民众理想生活样式的折射。例如在墓葬中出现的孝行故事,它的出现是与宋代的伦理道德与观念信仰分不开的,用孝行故事来代替溢美之辞,表达的是死去的墓主具有这种孝的品德,是对墓主的赞誉,同时也是墓主能够引度升天的原因。同样启门图也是一种对墓主死后进入天堂乐土的暗示,死者可以由它进入生者的世界,也可以进入死者的世界。   二、宋代砖雕中的戏曲文化   麦积区博物馆馆藏有七块戏曲砖雕,是1985年在麦积区伯阳镇南集村一处宋墓出土的,上刻有器乐伴奏、人物演唱、舞蹈等戏曲表演的图像内容,这些砖雕色彩艳丽,造型生动。根据砖雕上所绘的幕布及人物表情分析,这是戏曲演唱已进入高潮阶段的表现与反映。演唱者扮一女角,形象似一贵妇人,约为戏曲中的装旦角色。在多种器乐的伴奏中进行念、唱表演,以委婉悦耳的唱腔,在变化丰富的乐调中娓娓诉唱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一旁女侍端盅侍奉,扮演贵妇的侍女丫鬟。击鼓女伎不仅要敲击鼓点,而且承担部分唱词、念白,其形式颇似现在的木偶、皮影戏班一人多用,在演唱的同时,又兼伴奏器乐。其余奏乐者各司其职,全神贯注融入变化丰富的乐调之中,这些无声的器乐更胜有声,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尤其击腰鼓男伎,在敲击鼓面的同进进行舞蹈表演,约为戏曲中原始的做、打形式,其激情欢快的表演极大地增强了演出气氛和戏曲演唱效果。砖雕中出现的乐器有板鼓、拍板、笛、箫、笙、腰鼓、方响,这些乐器均为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乐器,表明在当时的戏曲演唱中,唱腔变化丰富需多种乐器来完成。砖雕中人物的念唱做打和有机结合的歌舞表演,以及种类丰富的伴奏乐器,是构成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特征,刻画人物层次分明,表情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戏曲场面。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戏曲文化的繁荣。盛行于都市村镇的“瓦舍勾栏”中,“百艺群工,竞呈奇伎”,众多身怀绝技的艺人在此进行百戏演出,吸引富室儿郎或王孙公子纳钱观看。此外,又有艺之次者――进不了勾栏的“路歧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