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想要一座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们想要一座桥.doc

他们想要一座桥   宁德寿宁县保存着众多木拱廊桥,造桥的技艺也在艰难地传承着。藏于深山中的寿宁斜滩古镇,一条宽阔的斜滩溪纵贯境内,历史上作为寿宁的交通要塞,拥有十余座廊桥,如今已荡然无存,这成了古镇深深的遗憾。为此,当地民众正在召集民间的力量,汇聚寿宁的造桥世家,重建一座木拱廊桥。他们正在营造的是自己的精神地标,而工匠们也借机延续着古老的技艺。   11月9日早上6点整,安宁的寿宁斜滩古镇,响起了嘹亮的鞭炮声。寒风瑟瑟,却抹不平人们眼角的笑意与兴奋,毕竟这是斜滩的新地标――木拱廊桥的架苗仪式。   在1958年寿宁通公路之前,斜滩镇凭借水路交通的地缘优势,成为闽东北及浙西南的物资集散地,享有“闽东小上海”的美称。盐、糖、棉布等南北杂物,从福安赛岐走水路运至斜滩,再由挑工走古道,肩挑送往寿宁县内各地及浙江的景宁、庆元、泰顺等地;而寿宁茶叶、粗纸等土特产也肩挑至此,经水运外销。立于斜滩溪的古埠头,恍若见到川流不息的、被称为“斜滩槽”的小木船,繁华至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寿宁只有斜滩信奉妈祖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斜滩上游曾有十余座廊桥,后经受风雨侵蚀及1969年特大洪水的冲击,如今已荡然无存。于是,在斜滩社会公益协会的倡议与号召下,在地村民及在外乡贤积极捐款,合力营造斜滩新地标。   这座位于斜滩镇区下游、溪水相对平缓的廊桥,将被打造成三墩二拱,宽6.6米,长106米,23开间的形制,其阔度、样式将为全省现有木拱廊桥之最。在廊桥边上,将有可供休闲娱乐的廊桥公园。另外,当地还会建有廊桥博物馆,展示斜滩文化及陈列“廊桥之乡”寿宁所有廊桥的模型,以传承和弘扬廊桥文化。廊桥作为斜滩开始打造旅游小镇的领头羊,被寄托了古镇发展的希望。   古镇新力   这座曾经作为交通要塞的小镇,以丰富的商业及埠头文化,遗留了近百幢明清古民居。而在这古镇中,又孕育着新生力量――斜滩社会公益协会。协会在2014年6月创立之初,就对斜滩环境改善及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有大刀阔斧的气势。   走过斜滩市场,街道异常干净整洁。这是协会所着力处理的农贸市场的改造,屠宰厂的搬迁。除此之外,斜滩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场、河道清淤等项目的进行,让这座古镇有着令人惊喜的利落。环境卫生的改善,除了通过召集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人组成的环卫队,还大力进行宣传,经由协会的号召,调动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在教育文化方面,自从协会成立后,每年教师节均会进行奖学奖教。   在廊桥的营造中,协会牵头并负责相关事宜。他们倡议重建廊桥并组织捐款,除了将作为旅游观光的新地标外,更是对斜滩廊桥文化的挖掘。在村民及在外乡贤的积极捐款下,目前已筹集资金300余万,虽然还远不能达到1100万的预估费用,却也是众人的心意所在,未来协会将会多方面入手,争取资金的到位。除此之外,协会还为廊桥工匠们提供住宿及宽敞的厂子作为木料加工地。而在廊桥营造各个重要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协会人员的身影――会长叶恩发是众人认可对廊桥上心的领导;伐喜梁等重要仪式时,协会的吴家宝副会长作为董事代表,全程参与;副秘书长郭希禄老师奔波于廊桥施工现场,拍摄并纪录报道相关进程。廊桥作为斜滩新的希望,承载着众人的用心。   时时关注着廊桥的,还有斜滩镇的村民。他们在募资上,竭尽所能,除了廊桥营造的资金,连仪式上所用的鞭炮费用,都是大伙儿齐心拼凑出来的。对于廊桥的上心及对外来师傅们的友善,让许多村民成了廊桥施工现场的常客。不少村民围着师傅询问各种问题,从“这是什么桥,为什么这么怪”,到“木头哪里来,要怎么造”,让师傅好是一番解释。直至大家见怪不怪,却依旧天天到廊桥边上报道。村里的老人从早到晚,轮番给师傅送上茶水;过路的村民会特地买包子给师傅吃;直道“辛苦了”,为师傅们送菜加餐亦是常事。   廊桥世家   斜滩廊桥的工匠是经验丰富的郑多雄团队。郑多雄出自寿宁本县木拱廊桥世家,拥有传统木工廊桥营造技艺省级传人的称号,从2016年6月进驻至今,他们已经在镇上住了大半年。   早在2015年廊桥选址上,郑师傅就作为专业人士,义务协助地理先生确定斜滩廊桥的方位并监督桥墩的砌造。这期间,他多次奔波,反复比较造桥木料,最终与斜滩社会公益协会共同决定采用南平的杉木,并基于木材大小及受力等考量后,建议将廊桥做成两拱型。直至最终签订合同之前,这种义务帮助是郑师傅眼中的应当,无论造桥项目花落谁家,总归是件善事。   在郑师傅的十余人团队里,固定成员有5人,所有人各司其职,且遵循着传统的鲁班教诲。解放鞋的穿着、架上锤子的摆放,乃至早上开工十几分钟后才可讲话的传统,虽为保守甚至迷信,却是在科技落后的年代,工匠自我保护的秘方。早上六点多出工,至傍晚五点下班,是为师傅们的日常。晴天的时候,师傅们加紧廊桥的搭建,雨天无法上工,就在厂里加工木料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