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docVIP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doc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   摘 要: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介绍了欧洲跨文化主义理念和跨文化城市建设,并以青岛为例,探讨了城市建设中文化多样性治理与城市创新发展的关系,以期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建设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主义 跨文化城市 海洋文化 青岛   1.引言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批,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规划》,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到2020年,经济区将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外籍人才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根据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山东常住外籍人口为33098人,多分布在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半岛沿海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加深,届时会吸引到更多的世界人才和跨国公司。这些外籍人士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各领域的先进经验,同时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使城市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增强城市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创建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并使多元文化的融合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对于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介绍了欧洲跨文化主义理念和跨文化城市建设,并以青岛为例,探讨了城市建设中文化多样性治理与城市创新发展的关系,以期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建设起到启示作用。   2.跨文化主义与跨文化城市   2.1跨文化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   在跨文化主义思想兴起之前,多元文化主义曾是欧洲多国处理本国族群构成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官方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承认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倡导尊重少数族群保持其特有文化认同的权利”[1],并强调不同文化群体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机会。但多元文化主义“片面地认为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由多种文化相加而组成的”[2],它没有很好地融合各类文化,“反而过分强调少数族群的独立性,将不同文化群体的特立独行和自我隔离合法化,形成了社会分化”[3]。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受到了广泛的批评。直到近期,欧洲多国的领导人先后宣布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本国实践失败。   针对多元文化主义存在的问题,跨文化主义理念应运而生。该理念认为一种文化无法在孤立中得到发展,而是应尽可能地与其他不同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增加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从而成为城市中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源泉。跨文化主义明确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主张通过加强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误解与猜疑,实现在差异中和谐相处。跨文化主义打破了城市中旧有的多元文化相互隔离的局面,开启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新路径。   2.2跨文化城市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   跨文化城市建设是跨文化主义理念的重要实践。该概念最早由英国Comedia智库提出,旨在探索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跨文化对话与交流对城市发展和创新的作用,并寻求更好的城市多元文化管理方法[4]。2008年,欧洲委员会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发起了“跨文化城市”项目,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跨文化活动激发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族群之间意见的交流与创新观点的融合,并通过跨文化对话的方式建立不同文化社区和群体之间沟通与互动的平台[5]。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跨文化城市项目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参与的城市也扩展到了亚洲和美洲,数量从最初的11个增加到了现在的70余个。2012年,来自日本、韩国和欧洲多个城市的市长先后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和滨松举办的跨文化城市论坛和峰会,并通过了跨文化城市之间伙伴关系的《东京宣言》和《滨松宣言》,标志着日本和韩国迈出了建设“跨文化城市”的重要步伐[6]。   2.3国内“跨文化城市”研究现状   “跨文化城市”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目前国内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对城市建设和文化管理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庄恩平在著作《欧洲跨文化城市战略实践与启示》中介绍了“跨文化城市”概念的源起及发展历程,分析了跨文化城市的基本要素、建设步骤和评估标准,并结合具体的跨文化城市建设案例,对中国国际大都市目前所面临的文化多样性挑战进行了思考。杨剑龙描述了伦敦、纽约、东京和巴黎四个世界级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措施与经验,总结了全球城市文化交往的规律,指出了上海在城市跨文化交往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上海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王甜甜指出跨文化敏感性是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开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