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类比推理引发的一些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一个类比推理引发的一些思考.doc

从一个类比推理引发的一些思考 唐和海 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430080) 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1]。类比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不仅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应用广泛。可是由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未必是真的,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证明。 1、教学探究 1.1 问题的提出 在进行人教A版选修2-2《类比推理》教学的一堂习题课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在Rt?ABC中,A、B为锐角,有cos2A+cos2B=1;类比这个性质,在空间几何体中,可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 三棱锥的三个侧面(或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分别是则有:。 由于原题只需要类比得出结果即可,这个题目处理到这也就可以结束了,可是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在类比得出结论后,就有一些学生提出问题:“这个结论到底成不成立啊?”。由于快到下课时间了,我就跟同学们说:“同学们提出这个疑问很好,你们自己可以在课后尝试证明一下啊!” 第二天,我问同学们,有没有同学证明出这个结论,结果没有同学表示证明出来。 第三天,同学们跟我说这个结论不成立,原因是他们在网上查到了如下的一个题目,并且下载了答案。原题及答案如下: 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分别是30°,45°,60°,底面面积为,则三棱锥的体积为( )[2]。 解:过点P作PO⊥面ABC,垂足为O;过P作PD⊥BC垂足为D,连OD则OD⊥BC,∵AP⊥面ABC,,∠ADP为侧面PBC与底面ABC所成的平面角。 ∵,于是同学们得出上面类比得出的结论不成立。 1.2 定理的证明 事情发展到这里看似可以结束了,可是我在学生思考的第二天已经把这个结论证明出来了,证明过程如下: 定理: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分别是则有: 证明:如图,已知PA⊥PB⊥PC,过点P作PO⊥面ABC,垂足为O;过点O分别作BC,AB,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连结PD、PE、PF,,易证∠PDO,∠PEO,∠PFO分别为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平面角,所以可设∠PDO=,∠PEO=,∠PFO=,则=3- …① PD2·BC2=b2·c2 ,, 同理:,, ①式即:3-2OP2()…② 欲证原命题成立,只需证明 VP-ABC==PO·S?ABC…③ S?ABC=AB·BC·sin∠ABC=AB·BC· =··· =··· =· 代入③式得: === 代入②式即得: 证毕。 1.3 定理说明的问题 这个定理的证明,证明了上面学生提供的题目是个错题,也就是说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角30°,45°,60°,b=,c=从而求出:AB=2,BC=3,AC=;按照定理证明过程中求?ABC面积的方法求出的面积为3,与已知条件给出的面积为矛盾。 后来我又在网上搜了一些类似的题目,这些题目只是把其中的面积换了,而30°,45°,60°这三个角度并没有换,也就是说这些题目均是错题。 二、教学思考 2.1 此题教学的思考 通过此题的教学,我进一步告诫学生由归纳、类比得出的结论,如果说它是假命题,至少要举一个反例,如果是真命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证明。并进一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2.2 《合情推理》教学的思考 通过此题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在进行《合情推理》的教学时,重点不应当放在命题的证明,而应当放在培养学生归纳、类比的思想方面。何况有些结论由于知识所限,不必要求学生给出证明。 在原有的数学课程中非常重视演绎推理,教师对演绎推理的教学一般都能得心应手。而合情推理是此次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由于合情推理是通过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一方面显得不够严谨,另一方面得出的结论有时还不正确。所以这也是此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习惯、不适应、甚至不重视的教学点之一。 数学虽然是演绎性的科学,但数学结论和数学证明思路的发现过程主要靠合情推理,即观察、实验、归纳、猜测等得出。此次新课程的实施将合情推理作为推理与证明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是演绎的科学,又是归纳的科学,数学不单是现成结论的体系,结论的发现过程也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对数学较为完整的认识,而且学习合情推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时的严谨作风,从而形成实事求是、力戒浮夸的思维习惯。[3]158 所以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合情推理的重要性、重视合情推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去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3 命制数学新题的思考 通过此题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命制新题或改编题目时,一定要确保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以及各条件之间都没有逻辑性的错误。否则的话不仅起不到巩固、提高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