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斜抛运动中射程问题的一般性讨论与数值计算.doc
斜抛运动中射程问题的一般性讨论与数值计算
岳凌月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48)
琚 鑫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48)
王邦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48)
可以看成常量。如果在整个抛体运动过程中,速度也不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忽略空气阻力,则抛体运动的水平分量与竖直分量相互独立,使问题大大简化。描述抛体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有速度(分速度、合速度)、位移(分位移、合位移)和轨迹方程。
抛体运动的射程问题是个有趣的课题。对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抛体运动而言,如文献[1]所述,抛体所能达到的最远点称为射程(本文亦采用此定义),记为,计算可得,其中为抛出点的速度,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当时,射程有最大值。
但是,如果初速度与末速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而是有一段高度差,那么此时的射程是多少?最大射程与初速度、出射角、高度差之间的关系如何?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二、模型与理论推导
如图1所示,在距离地面处抛出一个物体(可看作质点),其初速度为,与轴夹角为。忽略空气阻力,则抛体运动的水平分量与竖直分量相互独立。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以得出物体的两个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消去时间,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抛物线与轴正半轴的交点坐标即为射程,即解方程
由此可得射程的表达式:
(1)
三、数值计算与讨论
我们研究射程与初速度和高度差的关系,观察与对曲线[2]的影响。
图2显示了在高度差恒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初速度对射程的影响。绘图时,参数选取为,。我们发现在时,所有曲线都相交于一点,并且此时射程,这是因为此时相当于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没有位移造成的。在时,相当于平抛运动,可见射程随着初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除端点之外的曲线部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初速度决定射程的大小。随着初速度的增加,物体的射程越来越大,并且不同初速度下的射程彼此不相交,也就是我们不能够通过调整出射角来实现两个不同初速度的斜抛运动达到同样的射程;(2)射程存在最大值。在小于某一个角度值时,射程随着的增加而增加,当大于时,射程随着的增加而减小。(3)最大射程依赖于。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的增加,射程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角度会向增大的方向移动。这与时,最大射程与出射角无关的结论不同;(4)当时,射程随的增加呈现较慢的增加,当射程随的增加呈现较快的衰减;(5)当初速度较小时,在相当宽的一个区间内对应的射程与最大射程相当差不多。当初速度较大时,射程对的取值变得越来越敏感。
图3是当初速度一定时(),不同的高度差对曲线的影响,其余参数的选取与图2相同。我们发现,高度差的增加,使得最大射程对应的出射角向增大的方向移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物体“飞行”的时间变长,从而“飞行”的距离才最远。此外,当初速度一定时,射程对出射角的值较为敏感,在附近的一个区间内,射程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从图3还可看出,随着出射角的增大,高度差对于射程的影响慢慢的减弱,特别是当出射角逐渐接近时,高度差几乎不再影响射程。
图4给出了出射角在区间内的曲线,即从竖直下抛运动()到斜下抛运动,再到平抛运动,再到斜上抛运动,最后到竖直上抛()运动。图中黑色实线与黑色虚线分别描绘当初速度相同时,不同高度差对射程的影响,我们发现二者差距不大,也就是高度差并不是影响射程的最主要因素。再看图中黑色点线与黑色点虚线,描绘了在高度差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初速度对射程的影响,我们发现,二条曲线差距较大,说明初速度是影响射程的主要因素。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当初速度和高度差的值给定后,能不能求出最大射程所对应的出射角。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只需将(1)式对求导数既可,得:
令其等于0,即
(2)
(2)式是一个复杂的三角方程,不存在解析解。于是我们只能求其数值解。由于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因此我们只取(2)式在区间内的解。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 9.69 8.96 7.37 5.74 2 18.13 16.92 14.16 11.20 3 24.76 23.37 20.02 16.17 4 29.66 28.30 24.82 20.54 5 33.21 31.97 28.64 24.27 6 35.78 34.68 31.64 27.40 7 37.65 36.70 33.99 30.00 8 39.04 38.22 35.83 32.15 9 40.09 39.38 37.28 33.93 10 40.89 40.28 38.43 35.40 从表中可分析得知,在射程取得最大射程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