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低分子肝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素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与肝素 断指再植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肝素的临床对比观察 李锦新 李超红 宋会江 528200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 (广东南海) 528000佛山市中医院骨科 应用肝素除抗凝外,尚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修复。肝素可与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THI)结合,引起ATⅢ构象改变,使ATⅢ的精氨酸残基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结合,导致凝血酶灭活,也使含丝氨酸残基的其他凝血因子灭活,产生抗凝作 用 ’ 。但肝素对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影响大,容易引起出血。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酶解或化学降解的产 物,平均分子量是肝素的1/2到1/3,分子大小的分布也较普通肝素更为均匀。由于分子量减小,低分子肝素不容易被细胞外基质、血浆蛋白和细胞受体结合与灭活,因此肝素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好,生物半衰期延长,是普通肝素的2~4倍,抗凝效果呈明显的剂效关系。另外,由于皮下注射后损失很少,按体重一定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肝素,就会产生相应的可以预测的抗凝活性(抗因子X a活性)。低分子肝素抗X a//1I a比例增大,即抑制凝血酶产生的作用大于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由于低分子肝素分子大小的不同,仍有部分分子大于18个糖单位(分子量5400),抗因子Ⅱa仍为其主要抗凝机制。低分子肝素对已经与血小板结合的因子X a仍有抑制作用,低分子肝素不易被血小板第4因子灭活,这样,在富含血小板的环境中,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更有效。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减小,减少了因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致的出血合并症的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罕见 。低分子肝素抗凝血因子X a活性/抗凝m活性值1.5~4.0,而普通肝素为1.0左右,并且分子质量越低,抗凝血因子Xa活性越强,这使得低分子肝素的抗咀栓作用与致m血作用分离,保持r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 。在观察结果中发现,尽管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与小剂量肝素组患者相比在出、凝血指标方面更具优越性,可是一样都可以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而且程度相当 低分子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秦淑辉肖文良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81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1)24—3789—02 LMWH是由普通肝素酶解或化学降解得到相对分子量为2 000-10 000Da(平均5 000 Da)的混合物。肝素是通过抑制凝血酶和凝血活性因子Xa(FXa)的活性而发挥抗凝作用。肝素抗凝血酶的作用不但依赖于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一Ⅲ)的结合,而且还依赖于肝素与凝血酶的直接结合,这要求肝素分子要有足够的长度(不短于18个单糖的长度,分子量不少于5000 Da),而肝素抑制FXa的作用却不依赖于肝素与FXa的直接接触,因而对肝素无分子量上的要求。LNWH因其片段短,大部分分子长度均短于18个单糖的长度,所以其抗凝血酶的作用远低于其抗FXa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肝素的抗FXa与抗凝血酶活性之比约为1,而LMWH的抗FX a与抗凝血酶活性之比介于2~4? 。肝素强大的抗凝血酶作用是出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而LMWH主要通过抗FXa作用而达到抗凝作用,在达到有效抗凝作用时可以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LMWH抗血栓作用较普通肝素强,曹鉴平等? 报道LMWH通过细胞调节作用发挥其抗血栓作用,皮下注射通过促使纤溶酶原释放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介导作用,促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前列环素样物质释放而作用于纤溶系统。LMWH使纤维蛋白浓度以及血液黏滞度降低,起到延迟性抗血栓作用,其作用超过24 h,且LMWH对凝血系统的作用略于普通肝索,而抗血栓作用优于普通肝素。此外,LMWH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暂时性血小板凝块转变为永久性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的发生率,通过改变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使其抗血栓形成作用更明显 。 抗凝血药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3 医学论坛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稳定、难溶的纤维蛋白,网罗血细胞而成血凝块。参与的凝血因子包括以罗马数字编号的12个凝血因子和前激肽释放酶(prekallikrein,Pre-K)、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Ka)、高分子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MWK)、血小板磷脂(PL或PF3)等,反应过程见图28-1。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图28-1 凝血机制图示 HMWK:高分子激肽原 Ka:激肽释放酶 TPL:组织凝血活素 PL:血小板磷脂   肝素   【来源与化学】 肝素(heparin)含有长短不一的酸性粘多糖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