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与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关系与我.doc

長榮科技大學諮商中心 班級輔導文宣 第七期  98年10月26日發行 PAGE  PAGE 3 每一個人都來自於家庭,也幾乎都是成長於家庭中,雖有一些人的成長過程中並不一定有父母陪伴著,但是那些扶養他們長大的親友或是育幼院也可算是家庭的一種形式。家庭對我們的重要性超乎你所能想像的。人從一出生到這世上來就必須仰賴家庭提供生理上的照料與養育,除此之外,情感上的關懷與愛更是不可獲缺的,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實,若在兒時缺乏家人的關愛,日後發展出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會大增。 現在的你正是位於青少年與成年人之間的階段,或許有些人認為「我可以獨立,已經不需要家庭了」,事實上不然,家庭在過去這一二十年來對你的影響已經深深地灌注在你身上,它塑造了你的性格,也左右了你的人際關係,你在家庭中所學到的行為,都將會在日後重現,甚至透過下一代繼續傳遞下去。 把恨丟開、把愛傳出去 有些家庭的經驗是愉快、滿足而且令人充滿安全感,這種感覺是我們「心靈甘泉」,當我們在外面遇到一些挫折時,家庭的支持常是伴我們走過低潮的最大力量,也是我們生活在大的喜悅來源。當然,不是所有的家庭經驗都是那麼健康和樂,有時家人之間的互動會讓我們感到氣餒、生氣、想要逃避,這些感覺則像是「心靈毒藥」,深深地刺傷了我們的心靈,當面臨一些壓力與挫折時,這些感覺會侵蝕我們的信心,感覺好像被拋棄在孤單的島嶼。 美好的家庭經驗,我們應該保留,並且「把愛傳出去」,讓它綿延到下一代以及其他人身上。令人挫敗的家庭經驗,我們有時無力改變,但是我們可以覺察這些經驗對我們的影響,避免自己也漸漸模仿著不良的方式而不自覺,有時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對這些經驗重新產生一種新的觀點,將憤怒、傷痛轉化成另一種新的生命力。 家庭溝通模式 家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是影響我們心情好壞的根源,尤其在青少年這個階段,與父母親的溝通不良導致的衝突更是屢見不鮮,而手足之間的競爭與比較也是很常見的溝通問題。著名的家族治療大師Satir曾經把家庭溝通分成幾種類型,你與你的家人或多或少都屬於下列期中一種類型: 1、討好型 此類型的人說的話都是表示同意,他的身體是一副討好的姿勢,內心身處卻想著「沒有人喜歡我,我是沒有價值的人」。討好者總是用一種逢迎的方式,試著取悅別人或是跟人道歉。 2、責備型 此類型的人說的話都是「不同意」,處處質問別人,身體姿勢則是擺出批判、責罵的架勢,顯然就是要告訴大家,他就是老闆,其實內心存在著寂寞與不成功的感覺。 3、電腦型 此類型的人說的話都是道理、解釋與分析。身體就像部電腦般方正,顯示「我是穩定、冰冷與鎮靜的」,而內在卻是「我是易受傷、易受攻擊的」。電腦型的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身體乾枯、聲音單調、話語抽象。 4、打岔型 此類型的人話都不切題、沒有意義,身體姿態誇張且沒有重心,內心深處是「沒有人在乎、關心我」。打岔型的人對別人所說與所做的都無法反映重點,內在感覺昏亂、聲音乎高乎低,講話沒有焦點。 5、一致型 此類型的人所發出的訊息都是朝同一方向,所說的話和臉上的表情、身體姿勢及聲調都符合一致,令雙方感到舒服、自由、誠實,極少威脅到彼此的自尊。此種溝通方式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破裂復合,建立真誠的接觸。 在上述這五種溝通型態中,你是屬於哪一種呢?你的父親與母親又各是哪一種?你的手足是哪一種?你的男(女)朋友是哪一種?你的同學又是哪一種?從上面來看,唯有一致型的溝通型態是最理想的,期待你我都一起朝這個方向邁進。 重建家庭美景 要改變家庭互動的方式並不容易,畢竟彼此都已經用這種方式生活了將近二十年,互動的方式都已差不多定型了,若是硬要改變,恐會引發一場革命。然而,要改變也並非不可能,家族治療學者認為家庭是一個系統,家人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一張相互牽連的網,只要有一人自己改變,其他的關係也會跟著有所變化。因此,想要改變家庭關係可以先從你自己做起,下面有一些建議提供你參考: 1、表達善意與關愛:   這一點看似容易,卻經常被忽略。基本上父母對我們是愛,我們對父母也充滿情,然而溝通時,要說出負面的字眼總是比說出感謝、關心的話要容易。平時就多表達對家人的善意吧,多多儲蓄這種正向情感,在發生衝突時才不會發生「存款不足」、惡言相向。 2、在依賴與獨立間求得平衡: 在青少年到成人的轉折期,很希望擁有自己的獨立自主權,而也正是最容易與父母發生衝突。注意,父母也可能面臨一種控制權的失落感。真正的獨立是包括情緒??、物質上與生活上,不要蠻橫地「翅膀長硬振翅飛」,給父母一些學習與適應的時間。 3、賦予新的意義: 有時,對於家人的行為很容易讓我們憤怒,但是相同的情況發生在朋友上,我們卻包容多了,是不是可以不要那麼快地把家人的言語舉動解釋成是一種加害與指責,想一想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賦予一種新的詮釋,可能是無心之過,也可能是出於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