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是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榆次区晋华小学 毕丽萍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本质的认识,是从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数学方法则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外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它受数学思想的制约。也可以说:数学知识是基础,数学方法是中介,数学思想是本源。因此看来,数学课堂的灵魂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呈现,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需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一、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写出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并设计数学活动落实在教学预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教材呈现的知识技能这条明线与隐含的思想方法的暗线同时延展。为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将教材的编排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怎么样才能唤起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如何依据教材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教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方能有的放矢。例如在备“小数加减法”一课中教材呈现的算法是:9.43-(8.65+0.40)。在备课时要想到解法二:9.43-8.65-0.40,应用了假设的思想方法。解法三:将8.65-8.55=0.10,0.88-0.40=0.48,0.48-0.10=0.38,应用了对应的思想方法。解法四:8.65-8.55=0.10,就从0.88-0.10=0.78,再0.78-0.40=0.38,应用了等量变换的思想,采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
二、重视归纳总结, 在归纳总结中点石成金
在一节课上,归纳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总结什么却是百花齐放。有对一节课回顾的。如: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只是对本节课知识的点滴捕捉。还有对这节课知识上的查漏补缺的。比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从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的是数学知识,忽略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能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数学方法,就会使学生真正成长。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时,通过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和商不变的性质之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得出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这节课最后几分钟进行了归纳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给学生3分钟的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了回顾,这三个问题分别是:1、回顾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清楚?2、本节课在推导小数除法怎样计算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转化)3、你这节课学的快乐吗?显然,这三个问题分别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同时教师的总结也非常重要,在这节课上我最后的总结是: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掌握了数学的方法。这是非常可贵的数学品质,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要不断积累和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我们会发现更多数学的秘密和乐趣。
在一节课的数学活动中,学生重在探究,无暇顾及归纳总结。这就好比: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捡回这个大西瓜,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会思考还会总结,学生的思维才能及早的成熟起来。
三、在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课上要不断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的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过多的参与将会使课堂失去思维的含金量。如果教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则会使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这个度的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在一节“圆的认识”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为了教学圆心和直径别具匠心,精心策划,但是由于问题过多,却使得一节很好的数学课失去了它的价值。他提出的问题是: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你有什么办法?(对折)。2、请你们把圆对折一下再打开,再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这样多折几次,你得到了什么?(折痕)3、你发现折痕相交有什么特点?(交于圆中心)4、你能给这个点取个名字吗?(圆心)5、用哪个字母表示?(O)5、你发现这么多折痕的两个端点通过了哪个点?6、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
这些问题的提出使教学环节比较顺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21年医药物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目录)2016-2021年医药生物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目录).doc
-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习能力的探索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doc
-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朱霖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朱疆霖.doc
-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及解决策略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策略.doc
- 数学教学论题目及答案数教学论题目及答案.doc
- 数学教学模式操作细节数教学模式操作细节.doc
- 数学教育概论期末题数学育概论期末题.doc
- 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生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doc
-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1数学课标测试题1.doc
- 数学新课标的基本变化点学新课标的基本变化点.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