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大马散佤族宗教文化的变迁--以民居变化为载体的考察.pdfVIP

建国以来大马散佤族宗教文化的变迁--以民居变化为载体的考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国以来大马散佤族宗教文化的变迁--以民居变化为载体的考察.pdf

第 11卷   第 3期 红河学院学报 Vol.11 No.3 2013年6月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Jun.2013 建国以来大马散佤族宗教文化的变迁 —— 以民居变化为载体的考察 赵永忠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 650091)   摘 要:20世纪50年代,大马散佤族仍信仰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在所住的干栏式茅草房的建盖过程及房屋的内外部结构 中,都充满着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新建的干栏式石棉瓦房中,只保留了“鬼门、鬼火塘”等 原始宗教的有形痕迹。到了2004年建盖的四墙落地式砖瓦房中,原始宗教的有形痕迹就基本找不到了。这些有形的宗教文化的变 化,说明原始宗教对大马散佤族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但有形的部分消失了,并不等于无形的影响也随之消失。从村民对待拆除 住房的态度来看,无形的“鬼神”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关键词:住宅变化;大马散佤族;宗教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3)03-0064-05 大马散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一个 不能供奉,因为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没有资格供 边境佤族村寨。新中国成立前后,村民仍然信仰以 奉。一般把“阿依俄”供奉在房内“鬼火塘”左边 [1]61—62 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在所住的干栏式茅草 的墙壁上 。 房和村寨中都有所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 除了“木依吉”和“阿依俄”外,大马散佤族 济社会的发展,大马散佤族的宗教文化在不断发生 还供奉其它很多“鬼神”。如“木依吉”儿子中的 变化,特别是在住宅的变化之中表现得很明显。 地震鬼“格拉日姆”、雷鬼“普扔”、开天神“达 路安”、辟地神“达利吉”、佤族的祖先“克里 [3]20 一 大马散佤族的宗教文化 托”等 。 大马散佤族以万物有灵的观念去解释他们所 大马散佤族对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崇拜除了上 不能理解的一些自然现象。对山川、河流、生物等 述几项外,还有“水鬼”、“风鬼”、“火鬼”和 不能理解的现象,他们都认为有“灵魂”,或称之 “树鬼”等。此外,他们还相信有“精灵”附着在 [2]152—153 为“鬼神”。“鬼神”的概念是汉语意译,佤族对 一些东西上。许多“精灵”都能致人生病 。 [1]60 “鬼”和“神”并没有区分,都是“灵魂” 。 大马散佤族没有对“精灵”的统称,对“神” 在所有的“鬼神”中,大马散佤族最崇拜的是 与“鬼”在观念上也没有区别。“鬼”与“鬼”之 “木依吉”。他们认为,“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