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出江花红似火.doc
PAGE
PAGE 9
日出江花红似火
有一个悲壮的场景,不时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1948年的冬季,几声隆隆的炮声,打破了南京寂静的黎明。城北临江兀立的燕子矶,静静潜伏在一片晨雾之中,宛若振翅欲飞的矫燕。透过浅红色的曙光,不时映照出一个清瘦而挺拔的身躯,站立在燕子矶头。在他的脚下,不知疲倦的长江水,在晨曦的映衬下,竞相流向东方。即使隆冬也不肯宁静,微风拂过,波光熠熠。江水不绝于耳的击罄之声,仿佛在告诉黎明醒来的世人,一个壮丽人生告别的来临。他是一名将一生付与改造中国、匡扶正义的勇士,一个在暗夜中擎起正义之光的先驱,一位用生命奉献给信仰的英雄,也是一面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旗帜……他就是人民解放军第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刘亚生烈士。
刘亚生出生在河北省河间县一个农民家庭,6岁丧父,从小饱受生活风???。在饥寒交迫的窘境下,刘亚生立志读书养家,改造中国。因无钱上学,他就坚持在学堂的窗外听课,无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刘亚生刻苦读书的精神感动了教书先生,最终成为先生学堂里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读书成就了刘亚生一生的光荣,也成了他追求崇高理想和壮丽事业的基垫。
1927年夏,刘亚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他第一次离开相依为命的母亲和弟弟,走上了求学报国之路。在学习中,刘亚生逐渐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并渴望联络志同道合的人士,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1931年,为了平息此起彼伏的学潮运动,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宣布提前放假。于是,刘亚生只身来到北平,寻找救国救民的答案。他就像一颗种子,落到哪里就在哪里顽强生长;又像一片落叶,一生注定随风飘零。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刘亚生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借宿在堂弟处,以卖报为生。第二年暑假,他报考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结果均被录取。由于没有凑足学费,他只拿到一张北京大学历史系旁听证。刘亚生的遭遇与奋斗,正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写照。开学后,为了解决学习和生计,刘亚生白天在学校听课,晚上做家庭教师,还时常帮助杂志社译稿。有时也为石印房刻写钢版……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又凑在昏暗的油灯下编著《中国革命历史》一书。书稿越写越厚,他的眼睛也越来越近视。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度被国民党政府镇压下去的抗日民主运动,又于1933年重新活跃起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兴的左翼文化运动。左翼文化团体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新闻通讯等形式,号召中国人奋起抗日救亡,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反映中国城乡的衰败、劳动人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痛苦与要求。这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深受大家喜爱和认同,也吸引了一大批充满高昂爱国主义激情的青年加入了左翼文化团体。
在左翼文化团体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其活动地区也由上海扩大到北平、天津、武汉、广州,并远及南洋和日本东京,促成了一大批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他们逐步走上了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革命道路。此时,刘亚生也参加了北京大学内的左翼文化团体――中国社会科学联盟。他一边坚持学习文化知识,一边潜心研究各国的社会,常常在同学中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宣传各种社会科学知识。在人民和时代的召唤下,刘亚生以改造中国为已任,怀抱救国救民的宏愿和历史使命,一步步走上了扶危救国之路。
1935年冬天,整个中国和华北都笼罩着日本侵略的乌云,华北人民痛感华北的沦亡已迫在眉睫。此时,刘亚生对时局的变化尤为关切,他自觉参加各种抗日活动。11月1日,北平、天津10所大中学校学生自治会发表《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揭露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杀戮爱国青年的罪行,并积极准备举行抗日请愿活动。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学生自治会发表《北平各校通电》,谴责国民党政府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妥协退让政策,痛陈今日之中国“强敌已入腹心,偷息绝不可得”,“今日而欲求生路,唯有动员全国抵抗之一途”。这时,又传来国民党政府准备于12月9日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实现所谓华北特殊化的消息。在这紧急时刻,北平学联党团果断决定,在12月9日这一天,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请愿游行。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下,在姚依林、郭明秋、黄敬等在学生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的组织指挥下,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学的学生涌上北平街头,刘亚生也参与其中。在前往请愿活动集合地时,途中他们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重重阻挠,最终汇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北平当局请愿,提出反对“防共自治”运动,公开宣布中日交涉经过,不得任意捕人,保障地方安全,停止一切内战,给予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等六项抗日民主要求。当这些要求被完全拒绝后,请愿活动即变为示威游行。刘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