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万历野获编》的史料价值.docVIP

浅析明代《万历野获编》的史料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明代《万历野获编》的史料价值.doc

PAGE  PAGE 14 浅析明代《万历野获编》的史料价值   摘 要:《万历野获编》是明代人沈德符所撰的史料笔记。记述起于明初,迄于万历末年;史料来源广泛,时间空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上自朝廷典章制度、治乱得失,下至山川风物,乃至文人学士的琐事逸闻等,皆有所记载。是研究明史的重要史料文献。   关键词: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史料价值   《万历野获编》是明代人沈德符所撰的史料笔记。现刊行版为中华书局1959年2月第1版。该书与续编各三十卷,另有补遗四卷,共566000字。记述起于明初,迄于万历末年,上自朝廷典章制度、治乱得失,下至山川风物,乃至文人学士的琐事逸闻等,皆有所记载,较好地补充了《明史》、《明史录》等官修正史中所缺失或记述不详的内容,是研究明史的重要史料文献。现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该书的史料价值,亦是近来读书所感。   一、作者其人   作者是书的创造者,要分析一部书的价值如何,作者的生平事迹、价值观念、看问题的视角,乃至其写作手法,都是首先且必要的参考因素。《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于万历六年(1578),卒于崇祯十六年(1642),基本上经历了整个晚明时期。他的祖父沈启原,是嘉靖己未三十八年(1559)进士,家世宦以赀雄里中。其父沈自?是万历五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沈德符自幼随祖父、父亲居住在北京,有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习环境,使得他自幼嗜好读书,曾入国子监为贡生,是万历四十六年举人。但他的仕宦之道也仅止于此。官道不通,也使得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博览群书,结交士大夫上,这为他之后撰写野史笔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沈德符的读书治学之风亦对其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清康熙年间其后代沈振搜辑该书补遗八卷即可看出。   通过了解沈德符及其家族,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一是他有较好的条件来获取一手资料,二是他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重视史学的家风,三是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这些都使他具备了一位史学家应有的修养,即史家四长――史实、史学、史才、史德。具体来说,就是有一定系统的史学理论观,有研究历史的基本功与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明万历朝中后期,“前后七子’所倡导的文学复古运动尚有余波,沈德符对不同时代的史料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宋元文献的采用,极为难得。正如清代学者钱谦益所指出的:“王、李之学盛行,吴越间学者拾其残溜,相戒不读唐以后书,而景倩独近搜博览,其于两宋以来史乘、别集、故家旧事,往往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①因此《万历野获编》虽是一部私家撰写的野史,但其史料的可信度并不比官修正史要低,甚至出于某些政治立场的原因,其可信度反而要高过正史中的某些记载。最起码可以作为补充正史的重要材料。   二、史料来源   这一点可以从两大方面来加以分析,一是时间维度,二是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方面,《万历野获编》叙事起于明初,迄于神宗万历末年,跨度两个半世纪左右,不可谓不广。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万历野获编》是经清代桐乡人钱枋重新割裂排缵的,将原书的二十卷及续编十二卷,都排为了三十卷。钱枋编缵分类的依据固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如其在《野获编分类凡例》中所说:“今此编只就所有者各为标出,或以官,或以人,或以事。条章粗列,各以类聚。”\+②但是通览全书不难发现,在每一卷每一类中,都有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例如卷一“列朝”门中,第一条为“告天即位”,讲太祖朱元璋登极前告天,以示顺应天意之事;第十五条为“建文君出亡”;第二十九条为“天顺年号”,记明英宗复位后天顺年号之事;第三十八条为“弘治中年之政”;第四十四条为“武宗游兴之始”。接着在卷二“列朝”门中,第一条为“世宗入少绍礼”,第四十条为“今上圣孝”,“今上”者,即神宗朱翊钧。其时间跨度及先后顺序一目了然。《万历野获编》叙事虽起于明初,但在许多条目中都有不少前朝故事,如卷一“列朝”门第六条“御制文集”中载:   帝王御集,莫尊崇于赵宋,每一朝则建一阁庋之。如龙图天章而下,俱为收贮秘阁。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诸官。若此朝无集则阙之。即徽宗播迁裔土,南渡尚能博访异文,以建敷文阁是矣。\+③   又如卷二十四“畿辅”门“周宣王石鼓”条载:   周宣王石鼓凡十人,久弃陈仓野中,仅存其八,唐时郑余庆始徙置凤翔县。至宋仁宗皇?v间,向传师又得其二,于是石鼓始完,宋徽宗又徙之辟雍。靖康之乱,金人取归燕,亦置之文庙。元仁宗又移置国子监文庙戟门,左右并列,使后学得睹周世第一奇文,即天球拱璧不敌也。因思宋世崇文好学,得此无足怪;然而璞重难移,非他珍异可箧笥藏者,粘没罕辈破城时,日索金银表段,何以亦及此大骨董?盖天意使然。他日金宣宗迁汴后,蒙古攻城,一切顽石俱充炮用,即艮岳无片砾存者,十鼓虽微,安得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