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跨界与复古之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走于跨界与复古之间.doc

PAGE  PAGE 7 游走于跨界与复古之间   今仍活跃于舞台上的钢琴大师里面,席夫(András Schiff)属于那始终都让人无法回避、且难以拒绝的一小类。理由很简单:他的演奏总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无论是早年书卷气极浓的巴赫录音,还是1974年第五届柴科夫斯基大赛上那版剑拔弩张的现场录音,抑或2010年2月28日听他在国家大剧院演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贝多芬《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作品111,再如2013年6月9日他二度献艺大剧院演奏舒曼《大卫同盟》、贝多芬(“黎明”、“热情”)以及巴托克《奏鸣曲》……每一回聆听都能让我感觉到,这位音乐家在那数十年如一日不断进取的职业生涯里,又攀上了新的艺术高峰。   席夫是继古尔德之后,又一个以演奏巴赫作品著称的钢琴家。早年学大键琴出身。五十岁之后开始致力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绎,并发行了32首全集录音。近年来,他定居伦敦,常常参加萨尔茨堡等著名音乐节。作为出生在欧陆的钢琴家,席夫对德奥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诠释。他在尊重作曲家的基础上锐意创新,着意突出那些隐伏的中声部,又以精彩的连奏展现句子之间细微的语气变化。席夫首次来大剧院演奏的平均律第二册前十二首就是他这种美学观的典范――很少使用延音踏板,全靠自然的连奏和语气,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内省而独到的阐释风格,大大超过了他早年的录音。   除此之外,席夫的音乐探索早已扩展到88个黑白键之外的广阔天地。1999年,他组织了一支室内乐团,并以自己姓氏的意大利语译文(德语Schiff=意语Barca=中文船)为之冠名(Cappella Andrea Barca)。同时他还指挥过伦敦的爱乐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欧洲室内乐团(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美国的旧金山交响乐团(San Francisco Symphony)和洛杉矶爱乐(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对一位跨界搞指挥的钢琴家而言,能得到这么多名团的青睐,本来就较为罕见。因此,我一直暗暗期待能够现场目睹席夫的指挥艺术。这也构成了2015年11月13日香榭丽舍大街剧院本场音乐会宣传上的一大亮点:整个上半场,席夫指挥启蒙时代乐团(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演奏门德尔松《芬格尔洞序曲》(Les Hébrides)和《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Symphonie 《écossaise》)。这两部作品都是欧洲大陆作曲家描写英国风土人情的作品。如果比照席夫本人的近况,会发现他在2001年加入了英国国籍,又刚刚在2014年被英国女王加封为爵士,“以表彰他对音乐的贡献”。这样安排曲目简直就像是在向英国致敬。   席夫不属于力量型的指挥家,而且不用指挥棒。除了极个别的高潮段落之外,他的动作平稳缓和,更多是声部上的提示。席夫背谱指挥,仍能感觉到他其实是将乐队当作一个大号的键盘,他在这个大键盘上发出的各种提示都直接服务于全面掌控并驾驭各个声部,因而无论是看上去还是听起来,都与演奏巴赫等复调音乐作品别无二致――结构清晰、中声部明确,同时又激情满满、富于张力。对于席夫而言,沉浸在音乐里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演奏钢琴和指挥乐队只是它的两种打开方式而已,所以对他而言,从弹琴“跨界”到指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如果说以“跨界”为特色的上半场已经让人眼前一亮,那么下半场则更是高潮迭起。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最令人兴奋不已:一是钢琴家兼任指挥;二是走“复古”路线,使用了与舒曼同属一个时代的钢琴。   就第一点而言,目前在国内,自弹自指这种形式还比较罕见。其实它始终伴随着音乐史的发展,莫扎特、贝多芬都有自弹自指演奏钢琴协奏曲新作的先例。只是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一方面,炫技性的钢琴协奏曲对演奏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巧要求;另一方面,指挥艺术逐渐成熟,像尼基什(Artúr Nikisch)这类专业的交响乐指挥家开始涌现,他们既能单独指挥乐队演奏交响曲,还可以为独奏乐器充当伴奏演出协奏曲,从而大大推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一个多世纪过去之后,现今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虽然指挥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奏者身兼二职所造成的压力(特别是在钢琴织体较密集的作品演绎上,独奏和指挥的紧密合作的确产生了许多广受好评的版本),然而,独奏家和指挥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审美倾向上的分歧,合作不畅甚至闹掰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近年来,不少职业钢琴演奏家开始尝试边弹边指。其中较为成功的有内田光子与慕尼黑管弦乐团、佩拉西亚和英国室内乐团演绎的莫扎特协奏曲,巴伦博伊姆常年与柏林爱乐合作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等。   席夫近年来也尝试过这种形式。以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为例,虽仍按照演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