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面纱》.doc
PAGE
PAGE 11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面纱》
摘 要: 近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急剧恶化和全球化的生态危机,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迫在眉睫的任务。生态学家开始重新阅读经典文学著作,努力寻找生态意蕴,以期建构新的生态学。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解读英国作家毛姆的经典小说《面纱》,旨在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视角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部著作。
关键词: 生态批评 《面纱》 毛姆
一、关于《面纱》和生态批评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于1919年开始游历中国。他途经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来到亚洲,从西贡经香港到上海,然后北上天津、北京,再转回上海,坐船溯扬子江而上,一直到山城重庆。次年元月初返回上海,后又去香港住了几天,最后取道苏伊士回英伦,这一趟旅行长达四个月之久。此时的中国刚从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入侵的噩梦中醒来,清王朝没落,军阀混战,瘟疫肆虐,整个中国大地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毛姆根据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创作了三部作品,分别是随笔集《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以北京为背景的剧作《苏伊士之东》(1922)和以香港及中国内地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面纱》(又译为《彩色的面纱》,1925)。《在中国的屏风》和《面纱》两部小说集中反映了毛姆对中国道家文化的好奇,毛姆将儒道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治愈西方精神分裂的良药。
《面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空有一副漂亮皮囊的女子凯蒂爱慕虚荣,终日游离于各式各样男人之间,从选择夫婿渐渐变成了被人选择的老姑娘。日复一日,连母亲都毫不客气地“问凯蒂还要她的爸爸养她多久。为了给她撑排场,几乎把他挣来的钱全都花光了,而她没有把握住一次机会”。看着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妹妹也找到了如意郎君,为了逃离终日喋喋不休的母亲,凯蒂草率地接受了生性孤僻的细菌学家瓦尔特?费恩的求婚,作为医学者的妻子,她不得不离开夜夜笙歌的伦敦上流社会,跟随丈夫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一段时间后,凯蒂厌倦了无趣的丈夫,受够了无趣的生活,她开始与擅长花言巧语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森偷情。瓦尔特发现后并没有选择立即戳穿,而是开始了一场可怕的报复计划。他带着凯蒂前往中国内地一个叫湄潭府的地方,平息当地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在那里,瓦尔特终日忙于拯救感染瘟疫的中国人,凯蒂也投身于救助孤儿的事业中,逐渐找到了自我。不幸的是,瓦尔特染上了霍乱并去世,凯蒂回到香港后,没能忍住旧情人的诱惑,再一次与他发生了关系,为此凯蒂深深嫌弃自己,最后回到了父亲身边平静地度过余生。在经历过爱情、背叛与死亡后,弥漫在凯蒂面前的生活的面纱终于逐渐褪去,凯蒂从此踏上了精神成长道路。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面纱》,那么什么是生态批评?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认为,“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Glotfelty 1996)。王诺指出:“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来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Lawrence Bull给出的定义更加简单明了,“生态批评就是关于文学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Lawewnce 1995)。本文从自然生态批评和社会生态批评两个方面分别分析文本《面纱》,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著作。
二、《面纱》中的自然生态批评
(一)人与自然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与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生理本能,追求肉欲和物欲。哲学的宿命论和生物定论也显示了人在自然面前是被动的,是渺小无力的。发达的工业使得西方开始迷失自己,西方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向神秘的东方寻求良药。在文本《面纱》中,对于初到中国大地的凯蒂而言,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可就没那么吸引人了。
凯蒂婚前终日参加各种舞会,与各种各样的男人调情,“频繁出现在舞会上,先是温布尔登、王宫,然后是爱斯科赛马会、亨利市”,然而却不接受任何一个男人的求婚,“会圆滑地拒绝他们,却不用说出那个‘不’字”。过了25岁生日后,她仍然没能把自己嫁出去,已然成了众人眼中的老姑娘,母亲眼中的累赘,于是草率地接受了自己并不爱的细菌学家瓦尔特?费恩,并跟随他来到了中国大地。习惯了灯红酒绿的伦敦,来到中国香港的凯蒂并不适应。尽管在香港,她仍然受邀参加各种晚会,就像在伦敦一样,但是“她不喜欢这座中国城市,每当她来到维多利亚路旁他们常见面的肮脏的小房子时,她就抑制不住地紧张”。在伦敦时,她是众人眼中的老姑娘;在香港时,她是正经严肃的细菌学家瓦尔特的妻子,社会地位并不如她希望的那样,甚至
文档评论(0)